这事儿,我刚上班那会儿也迷糊过。财务上的数字大写,到底是“元”还是“圆”,确实有时候让人拿不准。今天我就把我自己琢磨这事儿的过程,给大家捋一捋。
初遇难题:到底是哪个“yuan”?
记得我刚开始接触一些报销、付款申请之类的单子,看到金额大写那一栏,有时候人家模板上写的是“元”,有时候又瞅见一些银行的回单或者老凭证上写着“圆”。我当时就犯嘀咕了,这俩字儿,到底用哪个才是正宗的?别因为一个字写错了,回头单子被打回来,那多耽误事儿。
动手查证:不能想当然
咱也不是那种想当然的人,遇到问题就得弄明白。我先是问了我们部门的老会计,霞姐。霞姐经验丰富,她说,规范来讲,国家法定货币单位是“元”,所以正式文件、公司内部账务处理,都应该用“元”。比如“人民币壹佰贰拾叁元整”。
我又不死心,寻思着那为啥银行有时候还用“圆”?我就抽空去银行办业务的时候,特意留意了一下他们的一些单据,也顺嘴问了问柜员。银行的小年轻可能也不太清楚历史渊源,就说他们系统里很多还是显示“圆”,客户写“圆”他们也认。
后来我又自己上网扒拉了一些资料,大概意思是这样的:
- “元”是正统: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人民币的单位就是“元”,辅币是角、分。从法规层面,“元”是标准写法。
- “圆”的沿用: “圆”字因为笔画多,不容易被篡改,所以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被广泛使用,尤其是在一些手写的、需要防伪的场景。银行系统和一些老的习惯也就这么延续下来了。很多时候,银行为了方便客户,或者他们系统模板就是那样,所以“圆”也能接受。
我的实践分情况对待
综合了霞姐的指导和自己查到的信息,我慢慢就摸索出自己的一套处理方法了:
第一,公司内部和对外的正规文件,统一用“元”。 这是最保险,最符合规范的做法。无论是做预算、写合同、填报销单、付款申请,我都会坚持用“元”。比如“金额大写:人民币壹仟元整”。这样显得咱专业,也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烦。
第二,跟银行打交道时,灵活处理。 如果是银行提供的固定格式的单据,上面已经印了“圆”,那咱就跟着写“圆”,入乡随俗嘛比如有些银行的电汇凭证,它大写金额后面就给你印了个“圆”字,那你前面数字大写完了,自然就接着它那个“圆”了。如果银行没特殊要求,或者是我自己起草涉及银行的文字,我还是会优先用“元”。
第三,保持一致性。 在同一份文件里,或者同一批次的单据里,最好保持用字的一致。别这一张写“元”,下一张又写“圆”,那样看着乱,也显得不严谨。
这么多年下来,我基本就是这么操作的。核心原则就是,能用“元”就用“元”,特别是自己能做主的时候。遇到特殊情况,比如银行那边有特定格式,那就灵活变通一下。
这事儿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财务工作嘛就是得细致点儿。希望我这点儿琢磨过程能给大家提个醒儿,省得以后也为这“元”和“圆”犯迷糊。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