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唠唠我考全国会计资格这事儿。说起来也是一把辛酸泪,不过结果还算喜人,所以拿出来给大伙儿分享分享,也算是个记录。
为啥想考这个?
我也没想过要往会计这行走。干了几年别的,总觉得差点意思,不够稳定,也没啥技术含量能让我一直干下去。后来听朋友说,会计这行当,尤其是有了证,经验越足越吃香。就喜欢琢磨这种能积累经验的事儿。再说了,多条路总是好的嘛万一哪天用上了?一拍脑袋,决定考!
备考的那些日子
决定了就要干!我这人执行力还行。第一步,肯定是了解考试内容。 我先去官网上扒拉了一堆信息,看了看都考啥科目,啥题型。我报的是初级,就两门:《初级会计实务》和《经济法基础》。听着好像不多,但对于我这种零基础,兄弟们,真不是闹着玩的。
第二步,买教材,找资料。 教材是必须的,官方指定的那几本,厚厚的。我还买了些辅导书,就是那种带习题和解析的。网上的免费课我也听了一些,后来觉得不成系统,还是咬牙报了个口碑还行的网课班。老师讲得确实比自己瞎琢磨强多了,能抓住重点。
第三步,硬着头皮啃书。 刚开始看《初级会计实务》,那叫一个头大!什么借方贷方,资产负债,看得我云里雾里的。真的,之前完全没接触过这些,感觉像看天书。《经济法基础》相对文字性的多一些,但要记的东西也贼多,各种法律条文,规定啥的,也挺枯燥。
我给自己制定了个学习计划表,这个很重要!不然很容易就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了。每天规定自己必须看多少页书,做多少题。一开始效率很低,一道简单的分录题我能琢磨半天。那段时间,真是除了上班就是学习,周末也基本泡在书堆里。家里人也挺支持我的,知道我在较劲,尽量不打扰我。
- 理解是关键:特别是《初级会计实务》,光死记硬背真不行。很多概念你得理解透了,比如各种成本的计算,固定资产折旧啥的,为啥这么算,你得想明白。
- 多做题:光看书不做题,等于纸上谈兵。我把辅导书上的题刷了好几遍,错题本也整了一个,反复看错在哪儿。
- 利用碎片时间:上下班路上,中午休息,我都用手机APP刷刷选择题,或者回顾一下知识点。
备考后期,我开始做模拟卷,严格按照考试时间来。一开始错得那叫一个惨不忍睹,信心都快没了。但没办法,硬着头皮继续,分析错题,查漏补缺。慢慢地,正确率就上来了。
上考场和等待结果
终于到了考试那天,挺紧张的。毕竟准备了那么久,成败在此一举。提前踩了点,考试当天早早就去了。进了考场,都是机考,这点还挺方便。题目确实挺灵活的,尤其《初级会计实务》,有些计算题会包装成选择题的形式,一不小心就容易选错。
考完两门出来,感觉整个人都掏空了。也说不上来考得咋样,就是尽力了。接下来就是漫长的等待成绩。那段时间真是有点小焦虑,天天刷官网看有没有消息。
拿到证的喜悦
终于,查到成绩那天,看到两门都过了线,我当时激动得差点跳起来!真有种苦尽甘来的感觉。虽然只是个初级,但对我这种零基础的人来说,意义还是挺大的。这玩意儿,你说它难,只要你真下功夫去学了,花了时间,一般都能过。关键就是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现在证到手了,也算是在职业规划上多了个小小的筹码。虽然实际工作中可能还有很多要学的,但起码敲门砖是有了。这段备考经历也让我明白,只要肯努力,很多看似困难的事情,努努力还是能办到的!希望我的这点经历能给同样在路上的朋友们一点点鼓励!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