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伙儿晚上今天瞎琢磨了一天,总算把手头这点活儿给捋顺了,顺便,也把我最近捣鼓“固定资产进项税怎么算”这点事儿,给大家伙说道说道。这玩意儿听着好像挺唬人,弄明白了也就那么回事儿。
我的实践开端:为啥要琢磨这事儿?
事情是这样的,前阵子我自个儿的工作室添了些新家伙,一台性能还不错的电脑主机,还有个打印扫描一体机。这可都是为了提高咱的工作效率嘛也算是固定资产了。付钱的时候,老板给开了增值税专用发票。我瞅着发票上那个“税额”,心里就嘀咕了,这钱咱是不是能抵扣点回来?毕竟蚊子再小也是肉!以前对这块儿也是模模糊糊的,这回就想着彻底搞明白,以后再买啥大件心里就有数了。
摸索过程:一步步搞清楚
我这人就这臭毛病,遇到不明白的就非得弄清楚不可。
第一步,我先确认发票类型。 这个很重要,我特意看了下,拿到的是“增值税专用发票”。心里先踏实了一半,因为听说普票好像不行,或者说麻烦得多。专票上,金额和税额是分开列的,清清楚楚。
第二步,我得知道我买的这些东西算不算“固定资产”。 我查了查,一般来说,使用期限超过12个月的,价值达到一定标准的(比如2000元或者5000元,不同情况可能不一样,但电脑和打印机肯定算了),就能算固定资产。我买的这两样,妥妥的都是。
第三步,就是找那个关键的“可抵扣进项税额”。 我盯着发票看,上面有个“金额(不含税)”和“税额”。我记得以前听人说过,能抵扣的,就是发票上那个“税额”。比如我那台电脑,不含税价格是5000块,税率是13%,那税额就是 5000 13% = 650块。这个650块,理论上就是我可以抵扣的进项税。
第四步,我得搞清楚怎么“抵扣”。 这可不是说我少付650块钱那么简单。它是指,我工作室如果这个月有业务收入,产生了销项税(就是我卖东西或者提供服务要交的税),那么这个650块的进项税,就可以从我应交的销项税里面减掉。比如说,我这个月要交1000块的销项税,那我抵扣掉这个650块,实际上就只需要交 1000 - 650 = 350块的税了。一下子就省了不少!
第五步,实际操作。 到了月底报税的时候,我就把这张专用发票的信息,录入到申报系统里面去。系统会自动计算,把这个进项税额算到当期的抵扣额里面。这里得注意,发票认证是个关键环节,现在大多是勾选确认了,以前还得专门去税务局跑一趟,现在方便多了。
一些需要注意的小细节
在捣鼓这个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特别留神的地方:
- 发票保管 增值税专用发票是抵扣的凭证,千万不能丢,也不能污损。
- 及时认证(勾选确认): 一般发票开出来之后,要在规定期限内(比如360天内)进行认证或者勾选确认,过期就作废了,那可就白忙活了。
- 用途要合规: 我买这些固定资产,是用在我工作室的正常经营活动中的,而且是用于增值税应税项目的。如果我是买来用于集体福利、个人消费,或者用于免税项目,那这个进项税就不能抵扣了,或者抵扣了也得转出。这个得分清楚。
- 如果以后卖掉或者改变用途: 比如我这个电脑用了几年,觉得旧了,给卖掉了。或者说,我工作室不干了,把这电脑挪作他用,不再用于应税项目了。这种情况下,之前抵扣的进项税,可能还要根据固定资产的净值(原值减去折旧)和适用税率,计算一部分“进项税额转出”,就是要再给补交回去。这个也得记着。
总结一下我的体会
固定资产的进项税计算和抵扣,核心就是拿到合规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然后正确计算出不含税价格和税额,并在申报期内及时准确地申报抵扣。虽然中间可能有些小细节要注意,但只要咱用心去了解,一步步操作下来,并不难。关键是,这实打实地能给咱省下点银子,何乐而不为?
这回自己动手把固定资产进项税这事儿捋了一遍,感觉以后再添置大件设备心里就有底多了。希望我这点小小的实践记录,也能给有需要的朋友们一点点启发!今天就先分享到这儿,下次有啥新发现再来和大家伙唠!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