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伙儿晚上今天想跟大家伙儿聊聊我刚上班那会儿,被“电汇凭证”和“转账支票”这两个东西搞得晕头转向的经历。那时候真是两眼一抹黑,现在回想起来,还觉得挺有意思的。
初识“票据”两兄弟
我记得刚进公司,被安排着跑腿办点财务上的杂事。有一次,老板让我去给一个本地的供应商付点款,给了我一张花花绿绿的纸,说是“转账支票”。我当时拿着那玩意儿,心里直打鼓,这东西咋用?看着上面一堆格子,什么收款人、金额、日期的,生怕填错了。硬着头皮去了银行,还好柜员小姐姐有耐心,一步步教我怎么核对,怎么盖章。那是我第一次知道,,转账支票这玩意儿,主要是咱们本地企业之间转账用的,填好了给对方,对方就能去他们银行把钱兑出来。感觉就像是开了一张“欠条”,但这个欠条是银行认的。
“电汇”带来的新挑战
没过多久,公司要给一个外地的合作方打一笔预付款。这回老板直接说:“小王,去银行办个电汇。” 我一听,“电汇”?这又是个啥新鲜玩意儿?跟上次的转账支票是一回事吗?我心里又开始犯嘀咕了。拿着公司的资料,我又屁颠屁颠跑去银行。到了银行,我直接问大堂经理:“你我想办电汇,这个跟转账支票有啥不一样?”
那经理估计也是见多了我这样的小白,笑着跟我解释。他说,电汇凭证,主要是用来给外地的单位或者个人汇款的。你想,你在北京,人家在上海,总不能你开张支票再寄过去?多麻烦,还不安全。电汇就是银行通过它们的系统,像发电报一样,把钱“biu”一下,快速打到对方的账户上。我听明白了,,原来电汇是远距离作战用的!
摸索出来的区别
经过这两次实践,我自个儿也琢磨出点门道了。我发现这两兄弟最大的不同,主要体现在这么几个方面:
- 使用范围不一样:我发现转账支票这玩意儿,基本上就是在同一个城市里打转转。比如我们公司给本地的打印店付钱,或者给同城的另一个公司结款,用转账支票就挺方便。而那个电汇凭证,明显就是为了跨地区汇款设计的。上次给上海那个厂家打款,就是填的电汇单。
- 那张“纸”长得不一样,手续也不同:转账支票是一张实实在在的票,得自己填盖上我们公司的预留印鉴,然后交给收款方。收款方再拿到他们自己的开户行去办收款。而电汇,主要是在银行填一张申请单,叫“电汇凭证申请书”之类的,银行那边操作,通过他们的电子系统把钱划过去。感觉电汇更依赖银行的系统。
- 花钱多少也不同:我后来注意到,用转账支票好像没听说要额外给银行啥手续费。但是办电汇的时候,银行是要收一笔手续费的,虽然不多,但确实有这么一项。估计是银行跨地区操作,也得有点成本。
- 能不能转给别人也不同:转账支票好像是可以“背书转让”的,意思就是A公司收到一张支票,如果它欠B公司的钱,理论上可以直接把这张支票转给B公司。我没实际操作过这么复杂的,只是听老会计说过。电汇就不行了,钱直接就打到指定的收款人账户里了,没法再转手。
实践出真知
后来跑腿跑多了,接触的也多了,对这俩兄弟的脾性也就摸得更清楚了。比如,开转账支票的时候,金额、日期、收款人名称这些都得仔仔细细核对,错了一个字都不行,银行会退票的,特别麻烦。还有就是印章一定得盖清晰,不能模糊。而办电汇,主要是收款人的开户行名称、账号、户名这些信息千万不能错,不然钱打不过去,或者打错了,那乐子就大了。
现在想想,当初那些手忙脚乱,都是宝贵的经验。搞清楚了电汇凭证和转账支票的区别,办起事来就顺手多了,也不用老是提心吊胆怕出错了。所以说,很多东西,你不亲自去试试,光看书本或者听别人说,感觉还是隔着一层纱。自己上手操作一遍,印象就深刻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