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成本管理会计这玩意儿,当初可真是把我给难住了。
一开始我压根儿没把这当回事儿,觉得不就是算算账嘛能有多复杂?以前对数字就不是特敏感,一看到那些密密麻麻的表格和公式,脑袋就嗡嗡的。那时候我正琢磨着搞点小副业,弄了个小小的手工品网店,寻思着赚点零花钱。
一头雾水的开始
刚开始那会儿,东西卖出去几件,钱也收到了,心里还挺美。可月底一合计,除去材料钱、快递费,好像也没剩下多少。有时候甚至觉得,我是不是还亏了点?这时候我就意识到,不能再这么糊里糊涂下去了,得搞明白这钱到底是怎么花出去的,又是怎么赚回来的。
于是我就开始自己瞎琢磨,找了些零零散散的资料看。好家伙,什么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固定成本、变动成本,看得我眼花缭乱。 我试着给自己那些小玩意儿算成本,比如一个小发夹,用了多少丝带,多少胶水,多少珠子。一开始我还挺有信心,觉得不就这点东西嘛结果?算着算着就乱了套。比如,我买胶水是一大瓶买的,这个发夹只用了那么一点点,这成本咋摊?还有,我包装用的小盒子,有时候买得多便宜点,有时候买得少贵一点,这又该怎么算?
那段时间,我做的表格简直没法看,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有时候忙活半天,算出来一个成本,过两天再算,数字又不一样了,自己都把自己给搞蒙了。
摸索前进,找到点感觉
后来我琢磨着,死磕那些理论也不是个事儿,得从实际出发。我就从最简单的开始,把我每次采购原材料的发票、买包装的收据,还有发快递的底单,全都仔仔细细收然后分类。我专门弄了个小本本,一项一项地记。
- 买了啥材料,花了多少钱,能做多少个产品。
- 每个月固定的开销,比如我租用的小小服务器空间费(如果算的话)。
- 卖出一件东西,快递费是多少。
这么一点点捋下来,虽然慢,但总算有点头绪了。我开始明白,有些成本是跟着我卖多少东西走的,比如材料和快递费,卖得多花得多。有些成本,不管我卖不卖,都得花,比如我为了学习新样式买的一些参考书,或者是一些工具的损耗(虽然我一开始没算这么细)。
最关键的一步,我觉得是开始“分摊”。 比如一大瓶胶水,我大概估摸着能用多少个产品,然后把胶水的价格除一下,就算到每个产品头上了。虽然不一定百分百精确,但总比不算强!我开始给我的每个小产品都建了个“成本卡片”,把能想到的成本都往上罗列,然后算出总成本,再对比售价,看看利润空间有多少。
尝到甜头,也踩过坑
这么一折腾,好处慢慢就显现出来了。我知道哪个产品赚钱多,哪个产品基本就是赚个吆喝。这样我就可以调整我的销售策略,主推那些利润高的。我也知道我的成本大头在哪里。有一次我发现,某款产品的包装成本居然快赶上材料成本了!我赶紧就去找更便宜又合适的包装替代品,一下子就把成本降下来一块。
也踩了不少坑。比如有段时间,为了图省事,我把好几个月才用一次的特殊工具的全部费用,一下子摊到某一批产品上,结果那批产品的成本高得吓人,差点以为自己要破产了,哈哈哈。后来才反应过来,这种不常用的、金额比较大的固定投入,得分摊到更长的时间,或者更多的产品上去。
还有就是,一开始我老是忘了算自己的时间成本。虽然是小副业,但投入的时间也是实打实的!后来我也学着大概估算一下,虽然这块儿比较虚,但心里有个数总是好的。
搞成本管理会计这事儿,对我来说就是个从糊涂到稍微明白点的过程。 它不像你看小说那么轻松有趣,甚至有点枯燥。但你一旦硬着头皮把它给琢磨透了,哪怕只是个大概,对你控制开销、了解自己的生意状况,那帮助可真不是一点半点。现在我看那些财务报表,虽然还是会头大,但至少不会像以前那样,两眼一抹黑,啥也看不懂了。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让你别稀里糊涂地忙活,到头来连钱亏在哪儿了都不知道。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