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聊聊我自个儿干工程审计这点事儿。这活儿,听着挺高大上,干起来,就是个细致加耐心的磨人活儿。不过每次把一个项目从头到尾捋清楚,心里那叫一个踏实。
一、活儿来了,先摸底
一般,活儿来了,不管是甲方爸爸直接找,还是公司派活,我第一件事就是先把项目的大概情况摸个底。这项目是干啥的?盖楼的?修路的?还是搞啥特殊设备的?心里得先有个谱。然后就得要资料了,这时候脸皮得厚点,能要的都得要过来。
- 项目批准文件:看看这项目合不合规矩,上面批了多少钱,规模多大。
- 招投标文件:这玩意儿重要,里面的条款、报价,都是后面审计的依据。
- 中标通知书和合同:定了谁干,多少钱干,怎么干,白纸黑字写清楚的。
- 施工图纸:这是干活的蓝本,没它,后面现场看啥都白搭。
- 变更洽商记录:施工过程中肯定有改动,这些都得有记录,不然扯不清。
拿到这些资料,可不是放一边就完事了。我习惯是先粗略翻一遍,对项目整体有个印象,然后就得开始细嚼慢咽了。
二、合同是关键,得抠字眼
合同这玩意儿,得一个字一个字抠。为因为后面很多扯皮的事儿,根子都在合同上。我主要看这么几点:
- 合同价款的确定方式:是总价包死,还是单价合同,或者是按实结算?这直接关系到后面怎么算钱。
- 付款节点和方式:啥时候给钱,给多少,怎么给,都得看清楚。
- 甲乙双方的权利义务:哪些是甲方该干的,哪些是乙方该干的,责任划分得清清楚楚。
- 关于变更、索赔的条款:施工过程中发生变更了怎么处理?有索赔了怎么算?这些条款特别容易出猫腻。
- 违约责任:万一有一方不按合同来,咋办?罚多少?
有时候,合同写得那叫一个绕,看得头都大。但没办法,硬着头皮也得看明白,不然稀里糊涂的,后面审计就没法干。
三、跑现场,眼见为实
光看纸面上的东西不行,必须得去现场溜达溜达。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嘛到了现场,我一般会带着图纸和相机。主要干几件事:
- 核对实际工程量:图纸上画的,和实际干出来的,是不是一样?有没有多干的,有没有少干的?特别是那些隐蔽工程,比如地基、墙里面的管线,这些东西一旦盖上了就看不见了,所以得趁早看。
- 看看工程质量:虽然咱不是专业的质检员,但大概的质量好坏还是能看出来的。有没有偷工减料,工艺糙不糙,心里得有个数。
- 关注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现场肯定会有跟图纸不一样的地方,这些变更手续齐不齐?签证是不是真实有效?都得一一核对。我习惯多拍照片,有图有真相嘛
- 跟现场的人聊聊:施工单位的、监理单位的,有机会就跟他们聊聊,有时候能了解到一些纸面上看不到的情况。
记得有一次审一个厂房项目,合同里写的是用某个牌子的A型钢材,结果到现场一看,他们偷偷换成了B型,便宜不少。要不是去现场仔细对了,这钱就让他们糊弄过去了。
四、算细账,不能含糊
资料也看了,现场也跑了,接下来就是最关键也最头疼的一步了:算账。这可是个细致活儿,得把工程的每一笔花费都捋清楚。主要是核对工程量、核对单价。
- 工程量复核:根据图纸、变更洽商和现场实际情况,重新计算一遍工程量。这块儿最容易出入,施工单位报上来的量,有时候会多算。
- 材料价格核实:合同里约定的材料价格是多少?实际采购价是多少?有没有超出市场价太多?这些都得查。
- 各项取费标准:管理费、利润、税金这些,是不是按合同约定或者国家规定来的?
我一般会把施工单位报上来的结算资料,跟合同、图纸、现场情况一条条对。不符合的、有疑问的,就打个问号,然后找他们核实。这过程挺磨人的,有时候为了一笔几百块钱的费用,都得翻好几遍资料,打好几个电话。
五、出报告,把事儿说清楚
就得把这些事儿,好的坏的,都写进报告里。审计报告可不是随便写的,得有理有据。哪些地方没问题,哪些地方有问题,问题在哪,建议怎么处理,都得写清楚。审减了多少钱,审增了多少钱(虽然增的情况比较少),都得明明白白列出来。
写报告的时候,我会尽量用大白话,让不是专业搞工程的人也能看懂。毕竟报告是给人家看的,人家看明白了,咱的活儿才算干到位了。
工程审计就是个细致活儿,得有耐心,还得有点“抠门”精神。虽然过程挺繁琐,但每次看到一个项目因为自己的审计,变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损失,那份成就感还是挺足的。干这行,也算是为国家、为企业把好一道关。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