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们儿姐们儿,今天我又来分享我的实践小记录了。这回事,是关于“工资社保个税计算器”的。别笑,这玩意儿看着简单,真要自己弄明白,还得费点儿工夫。
为啥要自己琢磨这玩意儿?
起因挺简单的。每个月工资条发下来,看着上面扣掉的五险一金、个税啥的,总感觉有点儿迷糊。虽然公司HR肯定不会算错,但就喜欢啥事儿都自己弄得门儿清。网上搜了不少计算器,有些,广告多得烦人;有些,更新不及时,用的还是老掉牙的税率;还有些,操作起来七拐八绕的,不痛快。
我就寻思着,能不能自己捣鼓一个出来?哪怕简单点,只要能把自己这点工资、社保、个税算清楚就行。这样一来,心里有数,也能更好地规划开销不是?
开干!我的折腾过程
第一步:搞清楚都要算些啥
这事儿不能瞎来,得先弄明白工资条上都有我把自己好几个月的工资条翻出来,一条条对着看:
- 应发工资:这个是基础,就是你名义上的工资总额。
- 社保:大头!这里面又分好几项:
- 养老保险
- 医疗保险
- 失业保险
- 工伤保险(这个个人一般不缴,单位缴)
- 生育保险(现在好像很多地方并到医疗里了,也主要是单位缴)
每一项都有个人缴纳比例和单位缴纳比例,还有个缴费基数上下限,这个得根据自己所在城市当年的政策来。
- 公积金:这也是个人和单位各缴一部分,同样有比例和基数的问题。
- 专项附加扣除:这个是近几年新出的,比如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这个能让你在算税前少扣点。
- 应纳税所得额:这个是关键,就是(应发工资 - 社保个人部分 - 公积金个人部分 - 起征点 - 专项附加扣除)。
- 个人所得税:根据应纳税所得额,对照最新的个人所得税税率表来算。税率表是分级的,不同区间税率不一样,还有个速算扣除数。
第二步:找数据,定规则
清楚了要算接下来就是找具体的数了。我主要查了我们市人社局和税务局官网发布的最新通知,找到了当年的社保缴费比例、公积金缴费比例、缴费基数的上下限,还有个税的起征点(现在是5000块)和税率表。专项附加扣除那块,因为是定额的,比如子女教育每个孩子每月1000(现在好像提了?得查最新的),这个就按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填。
第三步:选工具,搭架子
一开始我想着用Excel,毕竟表格软件算这些最直观。我就新建了个Excel,把上面那些项目都列出来,然后开始设置公式。
比如:
- 养老个人缴纳 = MIN(MAX(应发工资, 社保缴费基数下限), 社保缴费基数上限) 养老个人缴纳比例
- 应纳税所得额 = 应发工资 - (养老个人+医疗个人+失业个人) - 公积金个人 - 5000 - 各项专项附加扣除总额
- 个税计算 这个稍微复杂点,得用IF函数或者VLOOKUP来匹配税率表的区间。比如,应纳税所得额小于等于3000的,税率3%,速算扣除数0;大于3000小于等于12000的,税率10%,速算扣除数210……就这么一级级套下去。
第四步:测试和完善
公式都填好后,我就拿自己的工资条数据输进去测试。你别说,第一次算出来跟工资条上还真有点出入!然后就开始排查,发现是某个缴费基数理解错了,或者是速算扣除数用串了。反反复复调整了几次,终于能跟工资条上的数对上了,那叫一个舒坦!
后来我还想着,能不能做得更“智能”一点。比如,输入税前工资,自动带出社保和公积金的默认值,然后自己再根据实际情况微调。专项附加扣除那块,也做了几个勾选项,选了就自动加上扣除额。
我还特意留了几个单元格,用来填写不同城市的社保公积金比例和基数,这样换个城市的朋友也能参考着改改用。这只是个大概,具体城市的政策还是得自己去查最准的。
最终成果与感受
折腾了几天,我这个简易版的“工资社保个税计算器”总算是能用了。虽然界面不咋地,就是个Excel表,但贵在实用,信息透明。现在每次发工资前,我都会自己先算一遍,看看跟实际发的差多少,心里踏实多了。
通过这回实践,我对自己的收入构成、五险一金、个税这些东西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不再是两眼一抹黑,只知道到手多少钱了。而且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感觉,确实不赖!
市面上的专业App肯定功能更全,更新也更及时。我这个也就是满足个人需求,顺便分享下过程,给大家图个乐,或者提供个思路。如果你也想自己弄一个,不妨试试看,没那么难!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