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事业单位那套会计报表,我这脑袋瓜子就嗡嗡响。真不是我说,那玩意儿折腾起人来,可真有两下子。
我记得那会儿,刚接触这摊子事,简直是一头雾水。他们就跟我说,你得弄明白那个什么“会计核算方法和制度”,得按照国家的规定来,还得看单位的“实际情况”。我心想这实际情况可太“实际”了,一堆老规矩老办法,绕来绕去的。
然后就得开始“编制”了。说是这些报表是“总括地提供会计信息的基本途径”,听着挺高大上,实际上手了才知道,那叫一个细致。主要是那几个大头,你比如说:
- 资产负债表,这玩意儿得看清楚家底有多少。
- 收入支出表,看看钱从哪来,花到哪去了。
- 有时候还有个什么“财政补贴收入支出表”,专门算补贴那块儿的。
每个月都得弄,到了年底更是要汇总全年。那表格,一排排的数字,看得我眼都花。什么“会事业01表 资产负债表”,还有“会事业02表 收入支出表”,名目还挺多。当时我就想,这玩意儿真是考验耐心。
他们还说,这资产负债表,关键在于“准确记录和分类各项资产、负债及净资产”。说得轻巧!有时候一笔账对不上,能让你查半天。我那时候就琢磨,这活儿真不是一般人干的,得特别细心,还得有点认死理的劲头。
有人跟我说,“财务报表的编制并不是最难的,新手会计之所以不会,单纯就是缺乏实操经验,编个两次就没问题了!” 我听了这话,心里直翻白眼。是,多编几次是能熟练点,但里面的弯弯绕绕,可不止是经验那么简单。那段时间,我真是天天抱着那些《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啃,感觉自己又回到了高考前。
那段焦头烂额的日子
我记得有一次,为了一个数据怎么也对不上,我跟我们单位一个老会计磨了小半天。他慢悠悠地翻着一堆凭证,指着一个犄角旮旯的小数字说,“喏,问题在这儿。” 我当时那个心情,真是又佩服又有点哭笑不得。就为了这么个小点,我头发都快愁白了。
那段时间过后,我对数字真是又爱又恨。虽然过程挺折磨人的,但每次把报表平了,心里也确实有那么点小小的成就感。不过要不是硬着头皮顶下来,我估计早就撂挑子不干了。这事业单位的会计报表,真是一门“实践出真知”的学问,也是一门磨练心性的手艺活儿。后来我换了个岗位,再也不用跟这些报表打交道了,偶尔想起来,还觉得那段日子挺“充实”的,就是有点费脑细胞。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