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儿个就跟大家伙儿聊聊我当初啃《会计基础教材》那点事儿。
一、最初的迷茫和瞎折腾
想当年,我刚琢磨着要学点会计的时候,那真是两眼一抹黑。跑去书店一看,嚯,家伙!那会计书,一排一排的,什么《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还有那种特厚的叫《会计实务操作指南》啥的,看得我头都大了。
没啥主见,就想着,哪个名头响,哪个看着厚实,就觉得哪个牛。结果?抱回来好几本,每一本都翻了几页,感觉都差不多,都是些啥“借”、“贷”的,还有一堆表,完全搞不懂在说那感觉,就像孙悟空进了太上老君的炼丹炉,晕头转向的。
我还记得特别清楚,当时买了一本叫《会计学》的,看着挺基础,结果里面的例子绕来绕去,把我给绕进去了。还有一本《财务会计基础》,说是基础,但对我这种纯小白来说,还是有点费劲。那段时间,我基本上就是在这些书之间反复横跳,没一本能坚持看下去的。
二、痛定思痛,找到方向
我一个朋友,他是在公司做会计的,有次跟他吐槽。他听完就乐了,说:“你那是瞎子摸象,能摸出门道才怪了!”
他跟我说,你要是真想入门,就别自己瞎琢磨,也别被那些花里胡哨的书名给迷惑了。他说,你就去找最官方、最基础的那种教材。 当时我准备考个初级会计职称试试水,他就直接点名了:“你就去看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编的那两本,《初级会计实务》和《经济法基础》。”
我当时还半信半疑,觉得这两本名字听着好像挺“专”的,会不会更难?他说:“别怕,这两本就是给初学者打基础用的,内容不深,但把会计最核心的东西都讲清楚了。你先啃这两本,把里面的东西吃透了,再去琢磨别的。”
三、我的实践过程与记录
听人劝,吃饱饭。我就老老实实把那两本蓝皮儿的教材给买回来了。打开《初级会计实务》,发现它确实是从最基本的概念开始讲起,比如什么是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些都是啥意思,怎么设置会计科目,然后就是怎么填凭证,怎么登记账簿,怎么编报表。整个流程讲得还挺清晰的。
我的学习方法也挺笨的:
- 先通读: 第一遍就是快速过一遍,了解大概都讲了些对整体有个印象。
- 再精读: 第二遍就开始一个章节一个章节地啃。遇到不懂的概念,我就反复看,或者上网查查通俗点的解释。书上的例题,我都会自己先做一遍,再对照答案,看看错在哪儿。
- 做笔记: 我准备了个本子,把重要的知识点、公式、还有自己容易搞混的地方都记下来。比如“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这种金科玉律,我就写得大大的。
- 做练习: 教材后面都有配套的习题,我坚持每个章节学完就做对应的习题。一开始错得那叫一个惨不忍睹,但慢慢地,正确率就上来了。
《经济法基础》相对来说文字性的东西多一些,主要就是记。我就把它当成故事书来看,理解了背景和原因,再记条文就容易多了。
最大的感受就是,这两本教材虽然看着朴实无华,但内容是真扎实。 不像有些书,讲了一大堆,感觉啥也没学到。这两本教材,你只要跟着它的步骤来,一步一个脚印,是真的能把会计的基础给建立起来的。
四、最终的收获
就这么着,我大概花了小半年的时间,把这两本教材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遍,习题也做了不少。后来去考试,还真就过了!
现在回过头来看,选择正确的入门教材太重要了。对于零基础想学会计的朋友,我真心建议,就从官方的《初级会计实务》和《经济法基础》入手。 别贪多,别图快,把这两本吃透了,你的会计基础就算是打牢了。以后想深入学习其他更复杂的会计知识,也就有底气了。
这就是我学习《会计基础教材》的一点实践记录,希望能给同样想入门会计的朋友一点小小的参考。路都是一步步走出来的,加油干!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