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伙儿晚上今天瞎琢磨了一天,总算把这个“待摊费用”的新规定给捣鼓明白了点,寻思着赶紧趁热乎跟大家伙儿分享分享我这实践的过程,省得大伙儿也跟我一样一开始抓瞎。
起初的懵圈:这“待摊费用”咋变天了?
话说做账一直都是老一套,那“待摊费用”科目,我用得可熟了。比方说,我提前交了个季度的房租,或者买了个一年的软件服务,我咔咔就往“待摊费用”里一扔,然后每个月摊一点,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结果前阵子,听人说这块儿有新规定了,我心想得,别又出啥幺蛾子。
一开始我还真没太当回事,觉得不就是个名字变化或者细枝末节调整嘛后来看了些零零散散的说法,有说“待摊费用”科目直接取消了的,有说只留了个“长期待摊费用”的,给我弄得一头雾水。这要是真取消了,那我以前那些做法不就全白瞎了?我那些已经记到“待摊费用”里还没摊完的咋办?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开始摸索新路子
遇到问题,咱也不能干等着不是?我就开始琢磨了。我先把我手头上能找到的一些新准则的解读材料翻出来瞅瞅,看得我是一个头两个大,那些专业术语,太绕了。我就想,不行,我得找个实际的例子来套一套,看看这新规定到底是要咱怎么干。
我扒拉了一下我最近的账,正好有一笔刚付的办公区半年的保洁费,还有之前搞办公室简单装修花的一笔钱,这个装修估计能管个三五年。按老法子,保洁费我肯定就进“待摊费用”了,装修那个因为时间长,倒是本来也琢磨过是不是该进“长期待摊费用”。
对着这些新说法的东拼西凑,我大概捋出点头绪:好像是说,那种一年以内就要摊完的短期玩意儿,不怎么用“待摊费用”这个老科目了。而那种能用好几年,摊销期超过一年的大额支出,比如我那个办公室装修,还是得用“长期待摊费用”来核算。
实践出真知:我是这么处理的
那这个短期的保洁费咋办?我琢磨着,新说法里提到了啥“预付账款”之类的。我就想,这保洁费,我钱是付出去了,服务是后面几个月才享受,这不就是一种“预付”嘛
所以我尝试着这么处理:
- 对于短期的(一年以内摊完的):像那笔半年的保洁费,我寻思着,既然“待摊费用”这个科目现在主要不管这种短期的了,那我就把它记到“预付账款”里去了。钱付出去的时候,我就借“预付账款-保洁费”,贷“银行存款”。然后每个月月底,根据实际享受的服务,我再从“预付账款”里转一部分到当月的费用里去,比如借“管理费用-保洁费”,贷“预付账款-保洁费”。这样一来,账也清楚,也符合了新规定的大方向。
- 对于长期的(摊销期超过一年的):我那个办公室装修,妥妥的是要用好几年的。这个就好办了,新规定里“长期待摊费用”这个科目还在。我支付装修款的时候,就直接借“长期待摊费用-办公室装修”,贷“银行存款”。然后,从装修好可以用的那个月开始,我每个月就摊销一部分,比如借“管理费用-装修费摊销”,贷“长期待摊费用-办公室装修”。这个跟以前处理长期项目的思路差不多,就是科目名称更明确了。
我还注意到,以前那个“待摊费用”账户,是借方记增加,贷方记摊销,月底有余额也是在借方,表示还没摊完的。现在这个“长期待摊费用”也是一个逻辑,属于资产类的。而那个短期的,我用了“预付账款”之后,性质也差不多,都是先付钱后享受服务,钱没花完之前,也算是咱的一项资产。
捣鼓完的体会
这回捣鼓下来,感觉新规定主要是想把短期和长期的待摊性质的支出分得更清楚点。以前啥都往一个“待摊费用”里塞,确实有点笼统。
现在这么一分:
- 短期的、一年内摊完的,往“预付账款”或者类似科目(有些解读说小额的甚至可以直接进当期费用,这个我还在琢磨,感觉还是预付一下再摊规范点)去考虑。
- 长期的、能用好几年的,那没跑,就是“长期待摊费用”。
这么一弄,我感觉账目反而更清晰了。 虽然一开始有点不适应,觉得麻烦,但实际操作下来,发现只要理解了背后的逻辑,换个科目名称记录一下,摊销的方法还是那个摊销的方法,核心思想没变。就是得多留个心眼,看看这笔钱对应的服务或者效益能持续多久,是一年内还是一年以上,别给张冠李戴了。
今天就先跟大家伙儿分享到这儿,算是我自己摸索的一点小经验,不一定完全对,大伙儿也多指点指点,一起学习进步嘛下次再有啥新发现,再来跟大家伙儿唠!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