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跟大家伙儿聊聊这个“股权资产”的事儿。一开始我也不懂,就觉得这玩意儿高大上,好像谁沾上边就能发大财似的。
我琢磨这事儿,还是从我一哥们儿那儿开始的。那时候,我刚换了个工作,手头也不宽裕,就寻思着怎么能让钱生点钱。哥们儿神神秘秘地跟我说,他搞到了一家初创公司的“股权”,说是原始股,便宜,等公司一上市,就能翻个几十上百倍,到时候直接退休,天天在家数钱。
我当时一听,眼睛都亮了。 乖乖,还有这种好事?股权资产,听着就比存银行牛多了。我也想跟着掺和掺和,就跑去问他怎么弄。他,就给我画大饼,说他们公司前景多好多技术多牛逼,创始人多有情怀。说得我是心潮澎湃,好像明天就能看到白花花的银子往我口袋里钻。
那段时间,我没事儿就研究这“股权”。我先是上网瞎搜,看那些文章怎么吹,什么“拥有公司资产的凭证”,什么“随着公司业绩变化收取股息”,还有“长期回报率最高的资产”。看得我是一愣一愣的,感觉自己马上就要抓住财富密码了。
然后,我就开始观察我那哥们儿。他为了那点“股权”,真是豁出去了。天天加班到后半夜,周末也不休息,老板说啥就是比他自己亲爹还亲。他说这是“投资未来”,是“为自己的资产增值努力”。我当时还挺佩服他这股劲儿的。
后来咋样了?
那家公司折腾了大概两年多,一开始还真融到点小钱,哥们儿也跟着兴奋了好一阵子。但好景不长,市场风向一变,他们那套东西就不吃香了。老板开始到处找钱,员工工资也开始拖欠。我那哥们儿的“股权资产”,别说变现了,连张像样的凭证都没见着,就几封邮件,几句口头承诺。
那公司悄无声息地就黄了。老板跑没跑路不知道,反正办公室是人去楼空。我哥们儿?两年多的青春搭进去了,加班费没有,原始股成了废纸一张,还倒欠了几个月房租,因为他指望着“股权变现”后改善生活。
这件事儿对我触动挺大的。我开始反思,这股权资产,到底是个啥玩意儿?
- 是不是真的人人都能靠它发财?我看未必。那得看你投的是啥公司,你在里头是啥角色。
- 是不是拿到股权就等于拥有了资产?纸面上的东西,变不了现,那不就跟空头支票差不多嘛
从那以后,我对这“股权资产”就有了新的认识。我不再盲目相信那些吹得天花乱坠的说法了。我开始觉得,这玩意儿,对咱们普通人来说,风险挺大的。你可能投入了时间,投入了精力,甚至投入了真金白银,可能啥也落不着。
我现在自己琢磨的是,股权资产,说白了,就是你对一个公司拥有的那份权利和潜在的收益。但这个“潜在”,水分可就大了去了。公司发展得你可能跟着吃肉;公司要是拉胯了,你那点“资产”可能连汤都喝不上一口,甚至本都回不来。
我自己的实践经验就是:
第一,别轻易被“原始股”、“期权”这些词儿忽悠了。天上不会掉馅饼,掉下来的多半是陷阱。真有好机会,也轮不到咱这种没啥背景的小老百姓先知道。
第二,如果你真想搞点股权投资,那得下功夫去研究。公司靠不靠谱?创始人人品行不行?业务模式有没有竞争力?这些都得自己一点点去抠,去分析。不能听风就是雨。
第三,心态要放平。别总想着一夜暴富。股权这东西,流动性差,变现周期长,不确定性又高。真要投,也得用自己亏得起的闲钱,别影响了正常生活。
我更倾向于把精力放在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上,老老实实挣点工资,攒点积蓄。至于股权资产,有机会了解了解,没机会也不强求。毕竟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比啥都靠谱。至少,我每个月到手的工资,那是实实在在能揣进兜里的,比那虚无缥缈的“股权”踏实多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