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儿个,我就想跟大家伙儿聊聊我自个儿前阵子去上的那个会计实操班的事儿。我原先,理论知识那套东西,在学校里也学了不少,什么借贷的,资产负债表,听着都明白。可真要我上手做一套完整的账,心里就发怵,感觉跟纸上谈兵似的,不踏实。
后来琢磨着,不行,这光说不练假把式。就下定决心,报了个会计实操班,想着去正经练练手。
下定决心与选择过程
选班的时候我也没少折腾。网上看了不少,也问了几个已经干会计的朋友。有的说线上课方便,有的说线下课效果还是喜欢那种面对面,有老师能随时问的。所以挑了个离家不算远,口碑也还行的线下小班。想着人少点,老师能顾得过来。
我的实操班初体验
刚开始上课那会儿,我还真有点儿懵。老师讲的那些凭证、账簿,虽然概念我都懂,但实际操作起来,还是手忙脚乱的。第一天让我们看一堆原始票据,什么发票、入库单、出库单、报销单,然后教我们怎么审核这些票据的真伪和合规性。以前看书上写的轻描淡写,真上手了才发现,细节多着!一张票据日期不对、大小写金额不符、签章不全,都可能出问题。
从填制凭证开始练起接下来就是重头戏——填制记账凭证。老师是真有耐心,一步一步带着我们做。从最基础的原始凭证怎么看,怎么审核,到怎么根据这些票据填记账凭证,哪个科目放借方,哪个科目放贷方,金额怎么填,摘要怎么写,都讲得特细致。我们用的是那种模拟的纸质凭证,一沓一沓地练。刚开始错得那叫一个五花八门,不是科目用错了,就是金额写串行了,要么就是摘要写得不明不白。
- 练习识别经济业务:拿到一张发票,得先判断这是采购、销售、还是费用支出。
- 确定会计科目:然后根据业务性质,选择正确的会计科目。这个环节我以前老搞混,比如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里的明细,实操中才慢慢分清楚。
- 填写凭证要素:日期、凭证字号、摘要、科目、金额,一个都不能少,还得保证准确。
那段时间,我天天回家都琢磨这些分录,吃饭走路脑子里都是“借:管理费用,贷:银行存款”之类的。后来还用上了财务软件,一开始也是点来点去不知道哪个是哪个,练多了就好了,发现软件就是把手工的流程搬到了电脑上,但原理都是通的。
登记账簿与报表编制
凭证填得差不多熟练了,就开始学着登记账簿。什么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一本本地来。老师会给我们模拟一个月的业务量,让我们从头到尾做一遍。这个过程就更能体会到会计工作的连续性和逻辑性了。
我记得最清楚的几个环节:
- 对账:月末要把日记账和总账对,总账和明细账对,还得跟银行对账单对,确保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刚开始对账,老是对不上,急得满头大汗,后来才发现是自己粗心,不是凭证登错了,就是数字看串行了。
- 成本计算那块儿也捣鼓了半天:特别是工业企业的成本核算,什么材料、人工、制造费用,怎么归集分配,学的时候感觉特复杂,但跟着老师一步步算下来,也明白了大概的流程。
- 出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看着自己一步步做出来的成果,那感觉,真不赖!虽然只是模拟的,但特有成就感。
实操结束后的感悟
整个实操班上下来,大概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要我说,这会计实操班,对于我们这种想把理论落到实处,或者想快速上手做账的人来说,确实挺管用的。最关键的是啥?就是那种真实感。不再是对着课本空想,而是真的拿到一堆模拟的业务单据,从头到尾走一遍流程。这个过程里,你会遇到各种小问题,比如分录做错了,数字对不上了,这时候老师就能及时给你指出来,告诉你错哪儿了,下次怎么避免。
它可能不会让你立马变成什么会计大神,但起码能让你在实际工作中不那么慌,知道从哪儿下手,遇到问题知道大概是个什么路数。我自个儿感觉是收获挺大的,至少现在再让我去做一套简单的账,心里有底多了。不再是以前那种空有理论,一上手就懵圈的状态了。
这就是我参加会计实操班的一点实践记录和感受,希望能给有需要的朋友一点参考。反正我觉得,想干会计这行,动手能力还是挺重要的,光说不练肯定不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