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我琢磨开个礼品公司,那会儿想得简单,不就是捣腾点小礼品,东家买西家卖嘛结果一上手,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
一、最初的懵懂与碰壁
刚开始,我脑子里对经营范围这事儿,真没啥概念。想着不就是“礼品销售”嘛顶多加个“工艺品销售”。我就这么揣着想法,跑去咨询代办注册的朋友。朋友一听,就乐了,说:“老哥,你这想得太简单了。光写个‘礼品销售’,好多业务你都开展不了,或者说擦边球,不合规。”
我当时还不服气,觉得他小题大做。结果他给我举了几个例子:人家客户要定制一批印着公司Logo的U盘,你这算不算“礼品销售”?算!但如果你只写销售,人家税务或者工商查起来,你这U盘是哪儿来的?你自己生产的?还是采购再加工的?这里面就涉及到“设计”、“定制加工”这些了。
二、学习与调研阶段
听朋友这么一说,我才意识到这事儿没那么简单。于是我开始老老实实做功课。先是上网查,看那些已经开起来的礼品公司,他们的经营范围都写了些一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那真是五花八门,长长的一大串。
我还特地留意了几个做得比较大的同行,发现他们的经营范围普遍都很宽泛。不光有直接的“礼品”,还有很多看起来不那么直接相关的,比如“企业形象策划”、“会议服务”等等。我就纳闷了,这跟礼品有啥关系?
后来我琢磨明白了,礼品往往是伴随一些活动或者特定需求出现的。比如公司开年会,可能需要礼品,也需要场地布置、活动策划,如果你的经营范围里有这些,那就能提供一条龙服务,客户也省事儿。
我还专门跑了几趟工商局的咨询窗口,虽然人家挺忙的,但还是耐着性子给我解释了一些。告诉我哪些是国家限制的,哪些是需要前置审批的,哪些是相对宽松的。核心思想就是:只要不违法违规,跟你主营业务能搭上边的,都可以考虑写进去,有备无患。
三、整理与确定我的经营范围
经过一番折腾,我对礼品公司的经营范围总算有了个谱。我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未来可能拓展的方向,开始一条条梳理。
我把它们大致归了归类:
- 核心的贸易类:这是根本。我写了“工艺美术品及收藏品零售(象牙及其制品除外)”、“文化用品设备出租”、“文具用品零售”、“体育用品及器材零售”、“日用百货销售”、“电子产品销售”、“针纺织品销售”、“服装服饰零售”、“鞋帽零售”、“玩具销售”、“家居用品销售”、“包装材料及制品销售”。这里特别注意,像食品类的礼品,比如月饼、粽子,那得有食品经营许可证,我暂时没碰。
- 定制与设计服务类:这块是礼品公司的灵魂。我加上了“专业设计服务”(这个比较宽泛,可以包含礼品设计、包装设计等)、“平面设计”、“图文设计制作”。这样,客户需要个性化定制的时候,我就能名正言顺地接单了。
- 相关的配套服务类:为了拓宽业务,我还加了“会议及展览服务”、“企业形象策划”、“市场营销策划”、“信息咨询服务(不含许可类信息咨询服务)”。这些加上去,接一些企业活动、庆典的单子就更方便了。
- 其他沾边的:我还考虑了比如“互联网销售(除销售需要许可的商品)”,毕竟现在线上也是个大趋势。
整个过程,我反复琢磨,哪些是必须的,哪些是可能用到的,哪些是能沾点边但又不至于太离谱的。宗旨就是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尽可能把未来可能涉及的业务都包含进去。因为变更经营范围也是个挺麻烦的事儿,能一次性搞定最
四、最终的实践与感悟
我把整理好的经营范围提交上去,顺利通过了。现在公司运营起来,确实感觉当初多花点心思是值得的。
比如,有一次一个老客户要做一场小型的产品发布会,问我们能不能除了提供伴手礼之外,再帮忙简单布置一下会场,做几块宣传展板。因为我经营范围里有“会议及展览服务”和“图文设计制作”,这个活儿我就能如果当初只写个“礼品销售”,那这个业务可能就得往外推了。
我这实践下来的经验就是,礼品公司的经营范围,真不能想当然地就写个“卖礼品”。得多研究,多琢磨,把相关的、可能涉及的,都考虑周全了。这样,路才能越走越宽嘛具体写什么,还得看你自己的定位和当地的政策,我这就是分享下我自己的折腾过程,给大家做个参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