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伙儿晚上今天想跟各位聊聊我当初考资产评估师时候,是怎么琢磨这个科目搭配的。这玩意儿,说难不难,说简单也真不简单,尤其是刚开始看那几门课,确实有点懵。
当初为啥要考?
也没啥特别高大上的理由,就是寻思着多学点东西,给自己充充电,顺便看看能不能在职业上有点新发展。那会儿工作也到了一个瓶颈期,总觉得得找点事儿干干,不能老待在舒适区里头。
初识科目,有点头大
我记得我第一次上网查这个资产评估师考试科目,好家伙,四门课摆在那儿:《资产评估基础》、《资产评估相关知识》、《资产评估实务(一)》还有《资产评估实务(二)》。当时心里就嘀咕,这得看到猴年马月去?尤其是那个《相关知识》,一看目录,会计、财务管理、经济法,内容那叫一个多,跟个大杂烩似的。
我的实践搭配思路
学习上不是那种天赋异禀的,只能靠点笨办法,一步一个脚印来。我先是到处打听,也看了不少过来人的经验分享。结合我自己的情况,我不是那种会计或者评估科班出身的,有点基础,但不多,属于半路出家。
我琢磨着,不能一口吃个胖子,得分开来啃。我当时是这么计划的:
- 第一年:主攻《资产评估基础》和《资产评估相关知识》。
- 第二年:再拿下《资产评估实务(一)》和《资产评估实务(二)》。
为啥这么安排?
说说第一年那两门。《资产评估基础》嘛顾名思义,就是打地基的,把最基本的概念、原理给弄明白了,后面学实务才不至于云里雾里。这门课相对来说,理解性的东西多一些,死记硬背的少点,入门比较友
然后是《资产评估相关知识》。这门课是块硬骨头,我承认。内容特别杂,会计、财管、经济法,每一块单拎出来都能学一阵子。但我想着把它放在第一年,趁着刚开始学习的热情高,先把它攻下来。而且这门课里的会计和财管知识,对后面理解实务科目的案例分析啥的,帮助也挺大。经济法部分就当是扩展知识面了,多懂点法总没坏处。
到了第二年,就是两门《实务》了。为啥把这两门放一起,还放到第二年?因为这两门课,特别是《实务(二)》,那是真刀真枪的干货,综合性特别强,需要前面《基础》和《相关知识》打好的底子。如果第一年就硬上实务,我估计自己会学得特别吃力,容易半途而废。
而且《实务(一)》和《实务(二)》虽然都是实务,但侧重点还是有点不一样。《实务(一)》可能偏重企业价值、无形资产这些,《实务(二)》可能偏重房地产、机器设备这些。放在一起学,可以相互参照,有些评估方法和思路是共通的,能一块儿理解。
实际执行过程中的小调整
计划是计划,实际学起来还是会遇到各种问题。比如学《相关知识》的时候,会计那部分我就觉得挺费劲,毕竟不是专业的。那段时间,我基本上就是早上早起一小时,晚上回家再挤出两小时,硬着头皮啃教材、刷题库。通勤路上就听听课件,或者在脑子里过一遍知识点。那段时间挺累的,但一想到目标,也就咬牙坚持下来了。
考完第一年,两门都过了,心里那块大石头算是落了一半。第二年学实务的时候,明显感觉轻松一些,因为有前面的基础了,看案例分析的时候,很多概念和方法都能联系起来。
一点小总结
我这套“先理论后实务,先打基础再拔高”的策略,对我个人来说还是挺管用的。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如果你是财会或者评估专业的,底子那可能一年冲四门也不是没可能。但像我这种基础一般的,还是建议稳扎稳打,把战线拉长一点,别给自己太大压力。
最关键的还是要了解清楚每门课的特点,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去搭配。 而且一旦定了计划,就尽量坚持下去。学习这事儿,最怕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好了,今天就先啰嗦这么多,希望能给正在备考或者准备备考的朋友们一点小小的参考。下次有机会再跟大家聊聊具体的复习方法哈!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