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聊财务风险这事儿,不是啥高深理论,就是我自个儿在折腾一些小买卖,还有帮朋友瞅摊子时,实实在在踩过的一些坑,还有一些小感悟。
一、糊涂账,风险的温床
刚开始那会儿,我对财务这块儿真是一窍不通。自己捣鼓个小工作室,那账目,简直就是一团乱麻。进货、开销、收入,全凭脑子记,有时候月底一盘算,钱去哪儿了?自己都搞不明白。这就是最原始的风险了,连自己赚了赔了都不知道,还谈啥发展?
后来帮一个开小餐馆的朋友看账,也是类似情况。他觉得每天流水看着还行,应该赚钱。但我让他把所有成本,像房租、水电、人工、食材耗损这些都列出来,再减掉,发现利润薄得可怜。有时候甚至是赔本赚吆喝。这就是因为:
原始凭证不当回事:发票、收据什么的,要么不齐,要么随便塞个抽屉就算完事。时间一长,对账都对不上。
公私不分:他经常从店里拿钱家用,或者自己垫钱进货,账目混在一起,算出来的数据根本不准。
缺乏预算概念:下个月要交多少房租,员工工资多少,预计采购多少,心里没谱,经常是钱到手了就先花了,等要用大钱的时候就抓瞎。
这些糊涂账,看着是小事,就像埋在企业地下的雷,不知道啥时候就爆了。
二、只看眼前,不看长远
我观察到很多小老板,包括以前的我自己,特别容易犯一个毛病:只盯着眼前的现金流,不考虑长期的财务健康。
比如说,手头有点闲钱,就想着赶紧扩大规模,多开个店,多招几个人。但没仔细算过,新的投入啥时候能回本?会不会因为扩张太快,导致现金流断裂?这种“拍脑袋”的决策,财务风险是相当大的。
我记得有个朋友做服装批发的,前两年市场赚了些钱。他马上就去盘了个更大的仓库,进了比以前多几倍的货。结果?市场风向一变,库存积压,资金周转不过来,差点就黄了。他当时就没好好做个财务分析,没预估到市场变化的风险,也没给自己留足备用金。
财务风险不仅仅是记账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有前瞻性。 要学会看懂几个简单的报表,比如利润表,看看自己到底赚了多少;还有现金流量表,了解钱是怎么进进出出的,手头的活钱够不够周转。
三、我的实践:从混乱到有点章法
吃了亏,自然就得学乖。我开始逼着自己去了解一些基础的财务知识。
建立简单的账本:我就用Excel表格,把每天的收入、支出都记下来,分类标记哪怕是最简单的流水账,也比稀里糊涂强。
定期对账和分析:每个月固定时间,我会把账目盘点一下。看看哪些开销是可以省的,哪些产品的利润高。这就好比开车看后视镜,及时调整方向。
学习区分成本和费用:以前觉得花出去的钱都一样,后来才明白,有些是直接成本(比如原材料),有些是间接费用(比如房租水电)。搞清楚这个,才能更准确地核算利润。
重视现金流管理:我开始做现金流预测,大概估算一下未来一两个月可能需要多少钱,手头的钱够不够。不够的话,提前想办法,是催催账款,还是暂时缩减点开支。
寻求专业帮助:后来业务稍微复杂一点,我就找了个兼职会计,帮忙规范账务处理,做专业的财务报表。别小看这点投入,能省去很多麻烦,也能让自己更清晰地看到经营状况。
我发现,增强财务风险意识,关键还是得自己先重视起来。 不管是老板还是管理者,都得主动去学,去了解。哪怕只是懂点皮毛,也比两眼一抹黑强得多。
现在回头看,财务风险这东西,说白了就是你对自己的钱袋子有多了解,能不能管好它,让它细水长流,而不是今天看着鼓鼓囊囊,明天就见了底。这过程虽然有点折腾,但确实让我少走了不少弯路。希望我的这点实践经历,能给大家提个醒。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