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跟大家伙儿聊聊我自个儿琢磨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这俩玩意儿的经历。刚开始接触这些财务上的东西,我也是一头雾水,看书上、听人说,都讲这俩比率很重要,能看出来一个公司短期内能不能还得起债。
刚开始的迷茫:书上说的就是标准答案?
那会儿我刚开始学着看公司财报,书上不都写着嘛流动比率一般认为2左右比较好,速动比率,1左右比较合适。我当时就觉得,,这不简单嘛拿到报表算一下,高于这个数就是低于这个数就是差。
我就找了几个公司的报表来练手。你猜怎么着?有的公司流动比率都到3了,速动比率也1.5了,看着挺牛的?结果没过多久,就听说资金链紧张。我又看到一些公司,流动比率也就1点几,速动比率不到1,但人家活得好好的,生意还挺红火。
这下给我整不会了。难道书上说的是错的?还是那些“专家”瞎咧咧?我开始有点怀疑人生。
实践出真知:不能一刀切
后来我自个儿也捣鼓过一阵子小买卖,也帮朋友看过他们小公司的账。慢慢地,我发现这里面的门道了。
你想,一个卖百货的超市,它是不是得存好多货?它的流动资产里,存货肯定占大头。那它的流动比率可能会比较高,但速动比率(因为它要扣掉存货)可能就没那么好看了。但你能说它还不起钱吗?不一定,它货卖得快,现金流转也快。
再比如,一个软件公司,它有啥存货?基本没有。它的流动资产主要是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这些。那它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可能就比较接近,而且可能看着不高,比如流动比率1.5,速动比率1.2。但人家回款要是及时,这点钱也够周转了。
我还注意到一个事儿,就是不同行业,差别老大了。
- 零售业、制造业:存货多,流动比率可能高点,速动比率相对低点。你得看它存货周转快不快。
- 服务业、科技行业:存货少,俩比率可能比较接近。重点看应收账款的回款速度。
- 房地产:这行当更特殊,预收款多,存货(就是房子)也多,资金占用大,那比率得结合它的销售周期、开发周期来看。
根本就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合适”数字。上来就说2和1是标准,那是瞎掰。真要这么干,能把人带沟里去。
我现在的看法:动态地看,结合实际去分析
我现在看这两个比率,心态平和多了。我一般是这么个思路:
- 先算出来:这是基本功,把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减存货,有的还减预付款啥的)找对,别算错了。
- 跟谁比?
- 跟它自己过去比:看看这几年是变好了还是变差了,找找趋势。
- 跟同行业的其他公司比:看看它在行业里是个啥水平。别拿茅台跟一个钢铁厂比流动比率,没意义。
- 具体分析原因:
- 如果比率太低,比如流动比率小于1,那确实得小心了,说明短期内可能资不抵债,风险比较大。得看看是应收账款太多收不回来,还是存货积压卖不掉,或者是借了太多短期贷款。
- 如果比率太高,比如流动比率三四点几,速动比率也两点几,也别高兴太早。这可能说明公司有很多钱趴在账上没用出去,或者是存货太多占用了资金,资金利用效率不高。有些公司就是现金储备特别足,为了应对风险或者准备大投资,那另说。
- 关注现金流:这两个比率是静态的,某个时间点上的快照。公司的现金流才是动态的血液。一个公司比率看着还行,但现金流一直负的,那也危险。
要我说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多少合适,我只能说:没有绝对的“合适”,只有相对的“合理”。一般经验上,流动比率在1.5到2之间,速动比率在1左右,对于很多行业来说,可能算是个比较舒服的区间,但绝不是金标准。
关键还是得结合公司的具体行业特点、经营模式、发展阶段,还有它的历史数据和同行数据,综合起来看。不能光看数字,还得看数字背后的故事。这玩意儿,得自己多看多琢磨,才能慢慢悟出来点东西。我也就是分享点自个儿的粗浅经验,希望能给大家伙儿提个醒,别掉进数字陷阱里头去。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