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跟大家伙儿聊聊我琢磨这个“买入汇率”的事儿。这玩意儿挺常见的,尤其是手里有点外币想换回咱们人民币的时候,就得跟它打交道。
起因:手里有点闲钱
事情是这样的,前阵子收拾屋子,翻出来一些以前出国剩下的小额美元,也不多,百十来块。放着也是放着,寻思着不如换成人民币,买点啥或者存起来也行。这时候,我就得关心银行到底按什么价钱收我的美元,这就是所谓的“买入汇率”了,具体来说,应该是银行的“现钞买入价”,因为我这是现钱嘛
我的操作步骤:货比三家不吃亏
干啥都喜欢先琢磨琢磨,不能闷头就去。换钱这事儿,虽然钱不多,但流程得搞明白。
第一步:打开手机银行瞅瞅。
现在都方便了,我第一时间就想到了手机银行。我常用的那家银行APP,点开之后,一般首页或者理财、外汇服务之类的板块就能找到“外汇牌价”或者“结售汇”这样的入口。我点进去瞅了瞅,果然,上面清清楚楚列着各种外币对人民币的汇率,什么“现汇买入价”、“现钞买入价”、“卖出价”、“中间价”都有。
我主要看的就是“现钞买入价”。因为我这是美元现金嘛银行收我的现金,就得按这个价格来。我看了一眼,心里大概有个数了。
第二步:多看几家银行的APP。
我寻思着,一家银行是这个价,那别家银行会不会有差别?虽然理论上各家银行的牌价都是参考央行中间价来的,但具体到买入卖出价,各家银行自己还是有点浮动空间的。于是我又打开了另外两家我平时偶尔会用到的银行APP,同样找到了外汇牌价功能。
这一对比,还真有点意思。虽然差别不大,小数点后几位可能会有点不一样。比如A银行美元现钞买入价可能是7.1234,B银行可能是7.1210。看着不多,但你要是换得多,那差别就出来了。我这点钱倒是无所谓,但养成了这个习惯总是好的。
第三步:上银行官网再核实一下(可选)。
有时候APP上的信息可能更新没那么快,或者我想看得更全面一点。我就会顺手打开电脑,到这几家银行的官方网站上再查一遍。操作也差不多,一般在网站首页找“金融市场”、“外汇牌价”或者类似的栏目。网页版的好处是,信息可能更全,有时候还会有历史汇率走势图啥的,虽然这回我用不上。
我主要还是确认一下我APP上看到的“现钞买入价”是不是最新的,跟官网是不是一致。大部分情况都是一致的。
第四步:心里有底,准备行动。
这么一圈看下来,我对当天几家主要银行的美元现钞买入价就有个谱了。虽然我这点钱在哪家换都差不离几毛钱,但我知道了哪个银行给的价稍微好那么一丢丢。这不仅仅是为了省钱,更重要的是一种“掌控感”,觉得自己没被糊弄。
之后我就挑了个离家近、汇率也还算可以的银行网点,带上身份证和美元现金,过去填单子、排队、办理。因为提前做过功课,心里有数,所以整个过程也挺顺畅的。
一点小心得
这“买入汇率”,说白了就是银行从咱手里买外币的价格。咱们要想换得划算点,无非就是:
- 看准“现钞买入价”:如果你是外币现金,就看这个。如果是从国外汇款到账,那就是“现汇买入价”,通常会比现钞价高一点点,因为银行处理现钞有成本嘛
- 勤快点,多比较:不同银行、甚至同一银行不同时间点,汇率都可能有细微差别。小钱可能无所谓,大额的话还是值得比较一下的。
- 利用好电子渠道: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现在查汇率都特别方便,动动手指头的事儿,比以前非得跑银行大厅看牌子省事儿多了。
这就是我这回琢磨“买入汇率”然后把手里美元换成人民币的整个过程。说不上多高深,就是一点实际操作的小记录,希望能给有需要的朋友们一点点参考。过日子嘛就得这么一点点琢磨,才能把钱花明白,换明白,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