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伙儿今天来聊聊财务预算报表这事儿。这玩意儿刚开始接触的时候,我脑袋也挺大的,感觉条条框框特别多。不过做多了,也就那么回事儿,主要是细心和耐心。
我的准备阶段
我一般动手做预算报表前,不会立马就打开Excel开始填数字。我1会把过去一年的财务报表,比如利润表、资产负债表这些,都打印出来放手边。这就像打仗前先看看地图,了解了解去年的“战况”嘛
然后,我会找业务部门的同事们聊聊天。问问他们明年的销售目标大概是多少,有没有啥新产品要上,市场推广打算怎么搞,人员会不会有啥变动。这些信息都特别关键,直接影响预算的准确性。
再接下来,我会梳理一下公司未来一年的大方向和战略目标。老板说明年要重点拓展哪个市场,或者要控制哪方面的成本,这些都得心里有数。预算不能瞎编,得为公司的目标服务才行。
开始动手编制
准备工作做得差不多了,我就开始正式动手了。我习惯用Excel,方便修改和计算。
第一步,我通常从销售预算入手。 根据和业务部门沟通的结果,再结合往年的销售数据和市场情况,我会估算一个明年的销售收入。这个是大头,也是整个预算的起点。
第二步,就是搞成本预算。 销售出去了,对应的成本也得算出来。原材料采购成本、生产人工、制造费用这些,都得一项一项估算。如果是服务行业,那就主要是人力成本和项目执行成本。
第三步,是费用预算。 这块就比较杂了,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都得考虑。比如:
- 办公租金水电
- 员工工资福利
- 市场推广费
- 差旅费
- 银行利息支出
这些我都会根据往年实际发生额,再结合明年的业务计划,一笔一笔去估算。有些是固定死的,比如房租;有些是变动的,比如销售提成,就得跟销售额挂钩。
第四步,是资本性支出预算。 看看明年公司有没有计划买什么大的固定资产,比如新机器、新电脑、装修办公室啥的。这些一次性投入比较大,得单独列出来。
汇总与调整
等这些零零散散的预算都估算得差不多了,我就开始把它们汇总起来,形成一个初步的预算利润表。看看预计的收入减去预计的成本和费用,大概能有多少利润。这时候,我还会粗略地估算一下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的变化,看看资金够不够用,资产负债结构合不合理。
最关键的一步是调整。 初稿出来后,很少一次就完美的。可能发现利润太低了,达不到老板的要求;或者某个部门的费用预算报得太高,不合理。这时候就得来来回回地沟通、分析、调整。比如,费用太高了,就得看看哪些是不必要的开支,能不能砍掉或者压缩一点。
我记得有一次,销售目标定得特高,但相应的市场推广预算却没跟上,我一看就知道这不现实。后来就找业务部门和市场部门一起开了个会,把这事儿摆到桌面上,大家一起商量,把销售目标稍微调低了一点,市场预算也相应做了调整,这样才算靠谱。
最终成型
经过几轮的调整和确认,各个部门都对自己的那块预算没啥大意见了,老板也点头了,这份财务预算报表才算最终成型。我会把它整理得清清楚楚,哪些是收入,哪些是成本,哪些是费用,各项占比是多少,一目了然。
整个过程下来,确实挺费神的,尤其是数据收集和反复调整那块。但做完之后,看着这份报表,心里就有底了,知道公司明年大概是个什么情况,钱要怎么花,力要往哪儿使。这东西不光是给老板看的,对我们自己日常工作也是个指导。基本上,我每次做预算报表都是这么一套流程下来的,虽然具体项目会变,但大思路都八九不离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