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伙儿晚上今天瞎琢磨了一天,总算把“净资产增长率”这玩意儿给捣鼓明白了点,寻思着赶紧趁热乎,把我的实践过程给大伙儿说道说道。这东西听着挺唬人,掰开了揉碎了看,也就那么回事儿。
为啥突然想搞这个?
起因也简单,前阵子跟我一哥们儿聊天,他开了个小破公司,天天愁眉苦脸的。那天突然跟我显摆,说他公司“净资产增长率”还不错,我一听,哟呵,啥玩意儿这是?听着挺高大上。他说这能看出公司是不是在发展,家底是不是在变厚。我寻思,公司能用,咱个人是不是也能参考参考,看看自己这点儿家当,到底是涨了还是跌了,涨了多少,心里也能有个数不是?于是我就开始了我的“研究”之旅。
第一步:搞明白啥是“净资产”
咱得先明白“净资产”是我一开始也是一头雾水,查了点资料,又问了问那哥们儿,简单来说,净资产,就是你手里所有值钱玩意儿(比如存款、股票、房子、车子这些)的总价值,减去你欠别人的所有钱(比如房贷、车贷、信用卡欠款这些)。 说白了,就是你真正的家底儿有多少。
这么一想,就清晰多了。我就开始盘点我自己的家当。
第二步:收集数据,算出“期初净资产”
要算增长率,总得有个起点?我就选了去年年底,也就是12月31号那天,作为我的“期初”时间点。
然后我就开始扒拉:
- 资产盘点:
- 银行存款有多少?(翻了翻银行APP)
- 股票、基金市值多少?(看了看持仓)
- 房子大概值多少钱?(这个就估了个大概,参考了下同小区的成交价)
- 车子还值多少?(也估了估,按折旧算)
- 负债盘点:
- 房贷还欠多少?(查了查贷款合同和还款记录)
- 信用卡有没有分期没还完的?(看了看账单)
把所有资产加起来,再减去所有负债,得出的那个数,就是我去年年底的“期初净资产”。 我拿小本本都记下来了,一分一毫都不能马虎。
第三步:再收集数据,算出“期末净资产”
有了“期初”,就得有“期末”才能比较嘛我就选了最近的一个时间点,比如就或者上个月月底,作为“期末”时间点。
然后,我又重复了一遍第二步的操作:
- 重新盘点资产: 存款变了多少?股票基金是涨是跌?房子车子价值有没有变化?
- 重新盘点负债: 房贷又还了多少?信用卡账单清了没?
同样,所有资产加起来,减去所有负债,得出“期末净资产”。 这个数也记下来。
第四步:套公式,算出“净资产增长率”
好家伙,两个关键数据都有了:“期初净资产”和“期末净资产”。
接下来就是算增长率了。我查到的公式是这样的:
净资产增长率 = (期末净资产 - 期初净资产) / 期初净资产 100%
举个例子,假设我期初净资产是100万,期末净资产是110万。
那我的净资产增长率 = (110 - 100) / 100 100% = 10 / 100 100% = 10%。
看到没,这么一算,就很清楚了。我把我自己的数一套进去,很快就得出了我这段时间的净资产增长率。
第五步:分析这数字有啥用
算出这个百分比之后,我就琢磨,这玩意儿到底有啥用?
- 它能告诉我,我这段时间的“家底儿”是厚了还是薄了。 如果是正数,说明增加了,挺如果是负数,那可就得小心了,是不是花销太大了,或者投资亏了。
- 它可以帮我看看我的“赚钱能力”或者说“资产增值能力”怎么样。 比如,如果我的增长率比银行定期存款利率高,那说明我折腾得还算有点效果。要是还不如存银行,那我就得反思反思了。
- 再者,长期跟踪这个数据,能看出一个趋势。 是一直在稳步增长,还是时好时坏,或者干脆在走下坡路。这对我调整自己的理财计划、消费习惯啥的,都有参考价值。
- 对于企业来说,这玩意儿更重要。 就像我那哥们儿说的,它反映了企业的发展能力,股东的钱是不是在增值。增长率高,说明企业经营得能吸引投资。
我捣鼓完自己的数据,又去看了看一些上市公司的财报,它们都有这个“净资产增长率”。发现有的公司很高,说明发展快;有的就很一般,甚至负的,那可能经营就有问题了。
一些个人的小体会
第一,数据要准。 尤其是资产和负债的估值,尽量准确点,不然算出来的增长率就失真了。
第二,别只看这一个数。 比如,净资产增长了,但如果是因为借了更多的债,那这种增长就不太健康。所以还得结合其他情况看,比如收入有没有增加,负债结构是不是合理。
第三,定期算算。 我打算以后每半年或者一年算一次,这样就能形成一个连续的观察,看看自己的财务状况是不是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这个“净资产增长率”虽然听起来专业,但自己动手算一算、分析分析,还是挺有意思的,也能让自己对自己的财务状况有个更清晰的认识。今天就先分享到这儿,希望能给大伙儿一点启发。下次再有啥新发现,再来跟大伙儿唠!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