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伙儿聊聊我最近捣鼓明白的一件事儿——劳务报酬所得税率表。这玩意儿,平时你要是领固定工资,公司都给你弄得明明白白的,自己基本不用操心。但我这不是前阵子接了个私活儿嘛帮朋友公司弄了个小设计,钱到手了,朋友说是按劳务报酬给我结的。
这钱一到手,我就琢磨开了,这玩意儿得交税?以前工资都是公司代扣代缴,我压根没操心过这种事儿。这回自己拿钱,就得上心了。于是乎,我就开始了我这个“实践探索”的过程。
第一步:先搞清楚啥是劳务报酬
我先上网扒拉了一下,看了看官方的说法。简单说,就是你不是人家固定员工,偶尔给人家干点活,人家给你钱,这就容易算成劳务报酬。像我这回帮朋友做设计,就是典型的劳务。
第二步:找那个“税率表”和计算方法
知道了是劳务报酬,下一步就是咋算税了。我又是一通搜,关键词就是“劳务报酬所得税率表”、“劳务报酬个税计算”。你还别说,这玩意儿比我想象的稍微复杂点儿,不像工资那样直接按月薪套个税率就完事儿。
我发现它主要分两种情况:
- 如果你的收入一次没超过4000块钱:这种情况下,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时候,是先减掉800块钱的费用。公式差不多就是:(收入 - 800元)。然后用这个结果去乘以税率。
- 如果你的收入一次超过了4000块钱:那就不是简单减800了,而是要先打个八折,也就是收入乘以(1-20%)。公式差不多是:收入 × (1 - 20%)。这个结果才是你的应纳税所得额。
搞清楚了应纳税所得额怎么算,接下来就该那个“税率表”登场了。这个表,它不是一个固定的税率,而是根据你应纳税所得额的多少,分了好几档,每档对应不同的预扣率和速算扣除数。
我把我查到的信息大概整理了一下,核心就是这么几档(具体的数字,大家用的时候最好还是查最新的官方文件,我这儿是凭我当时的实践记忆):
- 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20000元的,预扣率是20%,速算扣除数是0。
- 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0000元至50000元的部分,预扣率是30%,速算扣除数好像是2000。
- 应纳税所得额超过50000元的部分,预扣率就更高了,是40%,速算扣除数也相应增加,好像是7000。
的预扣税额计算公式就变成了:预扣税额 = 应纳税所得额 × 预扣率 - 速算扣除数。
第三步:实际算算我自己的
我这回拿到的设计费,是8000块钱。按照上面的方法,我来实践算一下:
我的收入8000元,超过了4000元。所以得先打八折。
应纳税所得额 = 8000元 × (1 - 20%) = 8000元 × 0.8 = 6400元。
然后,这个6400元,落在哪个档?它没超过20000元,所以适用第一档。
预扣率是20%,速算扣除数是0。
那我该交的税就是:预扣税额 = 6400元 × 20% - 0 = 1280元。
这么一算,心里就有数了。虽然交税有点肉疼,但这是规矩,咱也得遵守不是。
实践总结
经过这么一番折腾,我对这个劳务报酬所得税算是有了个大概的了解。主要就是记住:
先判断收入是否超过4000元,来确定是减800还是打八折算出“应纳税所得额”。
然后根据这个“应纳税所得额”,去对应那个分档的税率表,找到适用的“预扣率”和“速算扣除数”。
用公式一套,结果就出来了。
这只是预扣预缴。到了年底,如果你还有其他综合所得,可能还需要汇算清缴,多退少补。但起码当次拿到钱的时候,知道大概要交多少税,心里不慌。
我这就是自己摸索的一点小经验,可能说得比较糙,但应该还算清楚。分享给大家,以后碰上类似情况,也能自己大概估算一下。希望对大伙儿有点用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