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本来想偷个懒的,结果被财务小王一个电话揪起来了:“哥,上个月福利费又卡住了!” 这破事儿折腾我好几个月了,每次算福利费都跟做数学卷子似的,算到自己都懵圈。
一、又被财务数据坑了
我揉着发胀的太阳穴,点开单位的工资系统后台。看着密密麻麻的工资表,每月工资总额50万上下浮动,但隔几个月后勤科就喊:“福利费不够用了!” 上次买劳保手套还得让科里自掏腰包,底下的人意见贼大。
翻开去年账本更吐血:春天按工资总额7%提了35万福利费,结果中秋节给食堂补贴采购就干掉18万,剩下17万根本不够年终发慰问品——只能临时打报告跟财政要钱,场面特别尴尬。
二、翻文件翻到眼冒金星
实在绷不住了,从档案柜最底层刨出落灰的《机关事业单位福利费管理规定》。那纸质都发脆了,翻页时差点把第5页搓成渣。关键条款是这么写的:
- 计提基数:工资总额(基本工资+津贴补贴)
- 计提比例:6%-8%
- 使用范围:困难补助、集体福利、慰问费
这不坑人吗?8%和6%能差小十万!赶紧查财政批文,结果更懵:区级单位统一执行6.5%,市局却能提到7.2%。合着全看财政大爷心情?
三、拿自己单位当小白鼠
实在不行自己动手。把单位近三年数据拉出来列了个表:
年份 | 工资总额(万) | 计提比例 | 福利费(万) | 实际支出(万) | 缺口(万) |
---|---|---|---|---|---|
2021 | 580 | 6.5% | 37.7 | 42.3 | -4.6 |
2022 | 610 | 6.5% | 39.7 | 53.1 | -13.4 |
2023 | 635 | 6.5% | 41.3 | 62.8 | -21.5 |
看到第三年缺口飙到二十多万,我后脖子直冒冷汗。工资涨了5%,福利支出却暴涨18%!问工会才知道去年住院职工突然多了仨,光医疗补助就占了全年福利费一半。
四、找财政掰头的惨烈现场
捏着数据表冲进财政局,管这事的李科端着保温杯直摇头:“你这7%的要求根本不可能!全区两百多个单位都按6.5%执行...” 说着从文件堆里抽出张破打印纸,标题是《关于规范福利费计提的通知》,落款还是2015年!
正僵持着,他突然压低声音:“.听说今年市直单位在搞试点,有工会的可以追加计提1.8%...” 我立马蹦起来跑回单位扒拉批文——好家伙,我们工会注册证两年前就过期没续!
折腾一整天瘫在椅子上,看窗户外头天都黑了。最扎心的是后勤小张那句话:“去年隔壁街道按最高比例提福利,人家端午发粽子都用的五芳斋...”
政策条文里的百分比,落到员工兜里才是真福利。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