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粉丝问起成本确认那五个条件咋记,这事儿我可太有发言权了!去年中级会计备考,差点被这玩意儿整崩溃。书上的条文绕得我脑仁疼,愣是背了三天还串线。
被逼出来的土办法
有天晚上我抓着会计书死磕,气得把笔一摔,心想:去他的专业术语!不就是五个破条件吗?老子自己编!干脆翻出皱巴巴的笔记本,拿红笔唰唰划拉:
- 得“出了力”——管它是生产还是服务,总得干点活?记成“出汗了”!
- 接着“钱流走了”——成本确认总得花钱嘛记成“钱包瘪了”!
- 然后“算得清”——那些零零碎碎的费用要能加总,记成“按计算器”!
- 再是“能归位”——钱花在哪个产品上得门儿清,记成“贴标签”!
- 3“算钱时机对”——该什么时候记账别乱来,记成“看黄历”!
写在墙上天天瞅
写完自己都乐了,这都啥跟啥!但转念一想:管用就行呗!立马抄了张纸片贴墙上,早刷牙晚洗脸都能瞄两眼。嘿您猜怎么着?三天后跟魔怔似的,洗澡搓背时突然蹦出一句“出汗了钱包就瘪”,吓得我香皂都掉了!
考场上差点笑场
最绝的是上考场那天。卷子翻到成本分析大题,瞟见题干的“请列示成本确认条件”,手指头不自觉就在桌上敲起来了:出汗→瘪钱包→按计算器→贴标签→看黄历!旁边考生还以为我在发电报,憋笑憋得直抖腿。
后来跟做财务的老同学吃饭吹牛,把这土办法一说,他拍着大腿直喊绝:“老子背了十年准则,还不如你这搓澡记忆法好使!”结果俩人光顾着乐,谁都没买单——这事儿充分证明,“钱包瘪了”这条件在现实生活里有多重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