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事儿特别有意思,早上起来就看见群里炸锅了,老张被财务打回来的报销单糊了一脸,就因为他把昨晚那顿188的自助火锅塞进了差旅费里。财务直接甩了句:"餐费另算!"好家伙,老张脸都绿了,在群里刷屏问:"差旅费不是包干吗?盒饭钱算不算?打车费单子丢了咋整?"看得我一激灵,想起上个月自己贴发票贴到手抽筋还差点被财务小姐姐怼回来的破事,干脆!趁这热乎劲儿,把我自己摸爬滚打的报销全流程掏出来捋一遍。
开头就踩坑,贴票贴到眼瞎
上个月底跑上海开会,回来就想着赶紧报销完事儿。我寻思着,不就是车票、酒店、吃饭嘛把攒了一堆的发票全翻出来铺桌上。光餐费就花花绿绿一堆:早上啃包子的、中午客户请客的(没好意思要票)、晚上自己吃碗面的……我一股脑儿全往"差旅费"那栏塞。贴的时候还挺美,想着这回总算没丢票,结果?财务小妹一个电话就打过来了,语气那叫一个无奈:"哥!你这堆'其他票'是麻辣烫小票都混进来了?餐费得单独提出来,咱公司规定每天包干就80,不是所有吃进去的都能往里算!" 我对着话筒""应着,心里恨不得钻地缝里去,赶紧手忙脚乱开始撕发票,麻辣烫?得,自己掏腰包。
挨个翻记录,差点翻脸
撕完不该贴的,看着剩下那叠"正宫"发票——火车票、酒店账单、打车小票,松口气?太天真了!酒店账单打开一看,好家伙,房费后面还跟着一笔"迷你消费-可乐20块"!这玩意儿财务能认?我赶紧翻聊天记录,找到行政小姐姐发我的邮件,里面白纸黑字写着"住宿费仅含房费及税费,迷你、洗衣费需自理",行,这20块可乐又得自己消化了。最绝的是打车票!那天从虹桥到市区,打表显示62块,我捏着小票乐呵呵,可财务系统里的滴滴行程单打开一对照——公司签约渠道价才48! 财务幽幽飘来一句:"你是不是数学不差14块钱!按低价报!" 得,又得吭哧吭哧改数字。
跑去问明白,查晕菜了
这一通折腾下来,我彻底懵圈了,饭都不敢报销了。端着杯子跑到财务室门口蹲点,等里面查账的小姐姐歇口气,赶紧凑上去递杯咖啡:"姐,救命!这差旅费里到底能塞啥不能塞给个痛快话!" 财务姐姐被我逗乐了,掰着指头跟我数:
- 交通费:火车票飞机票(经济舱!)、机场大巴票、市内地铁公交票(有票的!),打车?优先看企业滴滴记录!
- 住宿费:就房费+税!矿泉水洗衣费?自己付!
- 伙食补助:一天固定80,塞发票?门儿都没有!吃不吃都这个数!
- 其他:紧急打印文件、给客户寄快递?得有票!还得说明理由!
重点强调!自己聚餐?开滴滴豪华车?住五星级海景房?统统自己掏!
粘牢了,总算没白干
学乖了,回家重新摆开阵势。先翻手机:企业滴滴记录?截图打印!火车票?12306订单也截图!酒店发票?把迷你那行狠狠划掉!餐补?压根不找票了,直接填天数。把所有凭证按顺序理得跟标兵队列似的,每一张旁边还用铅笔写上小字说明"滴滴-公司签约价"、"火车票-二等座"……拿着这叠"教科书"去交单,财务小姐姐扫了一眼,居然冲我比了个"OK":"这回清爽!" 三天后,报销款叮咚到账,一分没扣!我捏着手机,感觉这钱跟捡来似的。
想省事?盯紧这三条!
这一趟折腾下来,血泪教训就三条,都给我刻烟吸肺:
- 发票别瞎攒:火车票机票酒店(净房费!)优先攒,市内交通看公司签约渠道(滴滴企业版截图救命!)。餐费?发票攒了也白攒!
- 标准抠到字:出差前一定!一定!要死磕行政发的报销制度邮件,住宿什么档次、打车报不报、补助怎么发,一字一句看清楚。别指望"我以为"!财务只认"我以为"后面那行小字!
- 单据贴成说明书:票贴得再整齐,不如旁边铅笔写清楚。滴滴行程单为啥比小票少10块?写!酒店划掉的消费是写!让审核的人一目了然,省得来回踢皮球,耽搁的都是你自己的钱!
下次再有人问我差旅费包不包龙虾自助,我直接把这篇文章甩他脸上——自己看!这都是哥几个跟财务斗智斗勇的血泪史!省下被拒的功夫,够吃十碗牛肉面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