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儿翻报表时候瞅见个怪事,去年帮朋友盯的那家小公司,权益乘数咔咔往下掉。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公司借了多少钱来赚钱,掉下来肯定不对劲。我撂下茶杯就开整,非得弄明白它为啥缩水不可。
一、翻老底对数据
先扒拉出去年季报,把负债表和所有者权益那两栏数全誊到破本子上。拿计算器噼里啪按:总资产 ÷ 所有者权益。去年这会儿算出来是2.5,现在一按只剩1.8,好家伙直接打了个七折!
二、三条线刨根问底
第一条线查欠债:攥着红笔划拉银行贷款那栏,嚯!长期借款从300万变成80万。扭头戳会计微信:“王哥,咱厂子提前还债?” 那头秒回语音:“哎呦可不!老板说利息压得喘不过气,咬牙把城南商铺抵押了凑钱还的。”
第二条线看家底:接着翻股东注资记录,眼珠子差点瞪出来——股东四月刚塞进来200万现金!截图上赫然写着“扩建烘焙车间”。好么,这就好比家里突然多掏了钱入伙,分母变大了权益乘数自然缩水。
第三条线盘家当:盯着固定资产清单犯嘀咕。机器设备总值明明没变,底下却多了行小字:“三号流水线作价抵给供应商”。拍大腿恍然大悟!原来设备顶了货款,资产和负债同时削掉一截,跟拆了东墙补西墙似的。
三、摊开了揉碎了
把账本往桌上一摊,笔尖戳着三个坑:
- 欠债松绑:高利贷还清了,肩膀不沉了
- 股东加码:老板们真金白银填进来,家底厚实了
- 家当抵账:设备直接当钞票使,两头账本一起瘦身
刚理清头绪,合作五年的供应商突然弹视频。镜头里那老哥脸拉得老长:“听说你们降低杠杆了?那明年融资额度……”我嘿嘿笑着打马虎眼,心里门儿清——这权益乘数一降,银行觉得你风险小了,可供应商怕你手头紧!
合上本子嘬了口凉茶,突然想起上个月面试的财务小年轻。那孩子张口闭口“优化资本结构”,结果问具体操作屁都憋不出来。哪像我活生生把这数据掰开揉碎,连带着供应商脸色都算计进去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