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我盘算着搞点生意,寻思着物业公司好像挺有搞头,就决定自己整一个。说干就干,我先跑去市场调研,看了不少小区和商业楼,结果发现选范围这事儿真不好搞。就是选服务类型和地段范围嘛搞得太广麻烦一大堆,弄得太窄又怕没活儿干。
第一步:实地考察选范围
我开始挨个小区转悠,看看人家物业怎么干的。刚开始以为啥都接呗,保洁、保安、维修一把抓。结果跟几个老物业聊了聊,他们说这样肯定不行,钱花出去打水漂。
我琢磨着得精挑细选,挑重点区域下手。专门锁定了城区里的几个老旧小区,因为这些地方问题多,大家缺人管。范围定了服务类型——光抓维修和绿化管理,别的先不碰,这样省事儿。
重点来了:别贪多,一开始想着全包,后面肯定乱成一锅粥。
第二步:试运行暴露问题
范围定下来,我就开始实操了。签了个试点小区,招了几个维修工就上阵了。刚开头还行,天天修水管、剪树枝,但干了两礼拜,问题就冒出来:
- 工人偷懒不认真,搞得业主闹腾。
- 材料费超预算,钱花得太快。
- 范围没把应急服务算进去,下雨天漏水没人管。
就是经营重点没注意,搞得我手忙脚乱。后来我赶紧开会定规矩:
- 把工人绩效和工资绑一起,谁干的差就扣钱。
- 每周盘账一次,别让钱随便溜走。
必须盯紧人力和成本,不然白忙活还挨骂。
结果和教训
折腾了大半年,总算稳住局面。试点小区好评多了,我也把范围扩展到周边三个小区,还是只抓维修和绿化。但教训不少:
开始忽略范围要精准,乱选地方服务肯定倒大霉。经营重点就是得天天盯着人管钱省事儿。
为啥我现在这么清楚?干物业前,我在厂里上班,天天加班熬得跟狗一样。疫情那年老板突然说裁就裁,我蹲家里发愁失业。结果灵机一动,才跳进物业这行。如今自由自在,赚得不多但乐呵,再也没回去瞧过老东家。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