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会儿我琢磨着自己搞个投资公司,手头攒了点钱,心思就活络了。我心气可高了,想着啥赚钱就干从股票到房产再到新能源,恨不得都塞进经营范围里去。结果,一个开公司的哥们儿提醒我:“你这样瞎搞,早晚得栽跟头。”我一听就有点慌了,是,万一搞砸了,钱打水漂不说,还得惹一身麻烦。于是我寻思着得学点靠谱的法子,免得自找没趣。
我就开始到处扒拉专家意见
第二天一大早,我直奔一个懂行的老教授那儿,约在咖啡店里唠嗑。这老哥干投资几十年了,头一句就点醒我:“选经营范围不是抓阄,得看稳不稳当。”他给我掰扯了几点,我一五一十地记在小本本上。头一条,挑熟悉的领域,别贪多嚼不烂。他说:“你懂啥就干比如你做过房地产,就别硬着头皮碰区块链,风险太大。”第二条,掂量市场风险,得实地跑跑。我这人爱偷懒,但还是硬着头皮去市场转悠几天,看看行业咋回事。第三条,管住手别乱添业务,比如政策说不能搞虚拟币,就别硬塞进去惹事。老教授说得我直点头,感觉自己以前太莽了。
回家路上,我还找了好几本破书翻翻,又上网查了些案例。好多新手投资公司就是不懂这几点,搞得经营范围五花八门,结果不到半年就崩盘了。我看着那些故事,心里凉飕飕的:有的公司硬加科技投资,亏得一塌糊涂;有的没摸清法规,直接被罚关门。这更坚定了我得稳扎稳打的念头。
实际动手的时候,我可不敢马虎
接下来一周,我把专家那几条揉进实践里。我从自己熟悉的房地产入手,只加了房产投资基金这玩意儿。跑到工商局填表时,工作人员都夸我:“你这范围定得窄,好办证,少折腾。”我嘿嘿一乐,接着挨个排除风险。比如新能源,我拉了个表比对比对:市场波动大不大?政策靠不靠谱?算来算去,还是打住。管住手不乱加业务,虽然朋友怂恿我搞文旅投资,我想起专家的话,直接摆手回绝。
过程中少不了鸡飞狗跳。一次酒局上,一个合伙人瞎忽悠,说加点加密货币肯定赚。我差点动心,结果一查新闻,好家伙,法规早封死了。赶紧把那些念头掐灭,还学着专家口气教育了他一顿:“你这瞎搞,迟早给大伙惹麻烦。”这事儿让我明白,稳当点才是正道。
搞定了,感觉倍儿踏实
折腾了小半个月,我把经营范围定了下来:房地产投资基金和小微企业管理咨询,都是我最拿手的。去注册时,流程顺得不得了,连税务大哥都说:“你这稳,少操闲心。”现在公司跑起来了,第一笔投资就稳稳赚了点,压力小了很多。要是当初贪多全塞进去,估摸着这会儿还在忙活打补丁。
回头想想,这点教训是真有用。上个月,我路过以前那开公司哥们儿的办公室,他正愁眉苦脸地改经营范围。一问才知,头儿瞎加业务搞得一团糟,客户都跑了。我偷着乐了会儿:稳当点选范围,不光省事,还让我睡了个安稳觉——这可比啥暴富梦都实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