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发工资了,我一看工资单,上面扣了个3%的税金,心里就咯噔一下。这钱扣得不多不少,但我有点懵,不懂它是怎么算出来的。作为一个打工仔,我得搞清楚这事儿,不能糊里糊涂的。
于是我开始查证了。先打开手机浏览器,搜“3%税金是啥意思”。结果一堆结果跳出来,大部分说得太专业,我都看晕了。就想着问问同事,他们也都是打工人。跑去茶水间找小王,他刚领完工资在喝咖啡。他笑着说,这3%不是真正的税率,它是个扣税比例,但得看实际工资咋算。我听了更糊涂了,干脆自己动手算。
第一个关键点:别只盯那个3%,得看总收入
我翻出上个月的工资单,上面写着总收入8000块。那3%的税金标的很清楚。但小王提醒我,扣税不是直接从工资抽个比例那么简单。我琢磨了半天:原来税是按月收入算的,政府规定了扣除项。像吃饭补贴这些算免税的,我查了自己工资条,果然有300块不算税。那真扣税的基数就是8000减去300,等于7700块。这7700才是真正用来计算的起点。如果只按3%算,7700乘以0.03就是231块,但工资单上扣了231块,这才对上号。差点被表面数字骗了。
第二个关键点:实际扣多少取决于基础扣除
搞清了基数后,我就来实验怎么算真扣的钱。打开计算器,7700块作为基础。税可不是平白扣个比例,它有起征点。我问了公司财务部的大姐,她告诉我今年起征点是5000块。意思就是工资超过5000的部分才计税。我那7700减去5000,剩2700块该计税。2700乘以3%税率,结果是81块。但工资单上扣了81块吗?不对,我明明扣了231。大姐解释说,这税率是阶梯的,3%是其中一档,但基础扣除没算对。我又试:7700减5000等于2700,但先要扣个固定部分。搞了半天,原来起征点就是免税额,税只算超出部分,2700乘以0.03刚好81块。工资单上231是总额,原来81只是其中一部分,其他是社保和公积金啥的。这关键点就是别漏算起征点,否则差一大截。
第三个关键点:工资条要细看细节,避免白交钱
我得实操一遍整个过程。拿张纸和笔,列一下:总收入8000块,免税项300块,扣完7700;起征点5000块,超出2700;税率3%,2700乘以0.03等于81块。实际扣税81块对了。但为啥工资单标3%扣231?回头细看条子,才发现231包括了税和别的杂项。我差点以为被多扣了,实际上是自己马虎。大姐说,打工人常犯这错,只看数字,没分解条目。我当场就调整了自己工资条的习惯:今后每项都得对一对,别被一坨数字吓到。搞清这个,下个月发工资,我就知道咋预估扣钱了。
折腾完这事儿,感觉挺值的。虽然一开始乱糟糟的,像撞了墙似的,但现在明白得彻底了。回工位还跟同事分享了经验,他们都说学着点,少花冤枉心思。打工不易,省点税金就是省点生活钱!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