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a报考费用人民币,上海鹰适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上海鹰适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教育科技开发的企业。提供包括ACCA / CFA / CPA / USCPA / FRM / CMA在内的财经证书培训,青少年英语/英语四六级/ BEC /雅思/托福等在内的英语教育培训。
法定代表人:潘亿君
成立时间:2016-12-14
注册资本:2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310120003491779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公司地址:上海市奉贤区青村镇钱桥路756号1324室
CMA持证者可以去哪些地方工作?
cma就业问题
(1)四大会计师事务所
四大,即普华永道、毕马威、德勤、安永。它们的工资都不高,相对于繁杂的工作量可能有些不值得,但名声很好,工作3-5年后出国读商学院或转入其他外企的希望很大,因此有“人才跳板”之称。
但是,即使在“四大”从事一般的审计工作,也有许多学习和实践商业咨询业务的机会。值得注意的是,“四大”不鼓励员工较早的去读商学院,因此在这方面可能有所阻挠。
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大学毕业生的新入职参考工资:普华永道10万RMB/年,加上出差补助和奖金等,可能达到13万RMB/年,经常在外工作的可能接近16万RMB/年,其他三大都比普华永道略高。咨询职位工资比审计职位高一点。
但是如果已经是CMA持证人,入职四大会计事务所,年薪一般会比未持证人高20%左右,随着你的工作时限的增加,如果成为合伙人,薪酬将会无法估量,百万年薪在四大合伙人中非常普通。
(2)内资会计事务所
占行业大多数的内资会计事务所CMA的持证人的薪资确实比“四大”略逊一筹,但是25-35万年薪也是CMA持证人的自身价值体现。一份辛劳一分收获,在工作强度上,内资所的压力要比“四大”相应低了一些。
(3)国有大中型企业
国内的企业财务起薪一般不会很高,刚毕业一般*9年的起薪在5-8万元,但是对于拥有CMA证书的持证人来说,职业发展速度会非常快,而且薪资的涨幅也会很大,按照国内上市的公司公布的财务报表显示,很多财务总监或经理的年薪大部分均达到30万。
(4)员工待遇较高的大型外企
这些职位比较分散,但大多集中在财务管理、市场营销、战略策划等部门。立信CMA提醒,公认待遇很高、前途很光明的外企有:宝洁,玛氏,马士基,戴姆勒-克莱斯勒,通用汽车的金融部门等。其工资不如投资银行、咨询公司那样高,但对个人的培养和前途多样性远超投资银行,实践性超过咨询公司,对将来从事业务工作非常有利。
(5)外资商业银行或全能银行
如荷兰银行、法国兴业银行、汇丰银行、巴克雷银行等,它们的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隔膜不是很大,但各个部门工资也有一定差别。公司财务(相当于投资银行)、私人银行等工资较高的职位,往往比一般的消费者银行、保险职位高许多。
无论如何,这些外资全能银行给人的锻炼比投资银行更全面,各个部门间转换的概率也更大,因此前途未必不如投资银行或咨询公司。
外资全能银行参考工资:投资银行类职位可达40万-80万RMB/年,商业银行类职位7万-12万RMB/年,比较好的可能达到20万RMB/年。
(6)外资投资银行
特指高盛、摩根士丹利、花旗全球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德意志银行、瑞士信贷*9波士顿、瑞银华宝等海外*9流投资银行,它们都在中国设有代表处或分支机构。投资银行在中国招聘的毕业生,有东京、香港、新加坡、北京、上海等不同的工作地点。
立信CMA表示,在任何一流投资银行工作满3年,申请美国顶级商学院,几乎一定能成功,MBA毕业后前途不可限量。
投资银行参考工资(研究生*9年,本科生可能略低):高盛东京90万RMB/年,德意志亚太区75万RMB/年,摩根士丹利北京25万RMB/年(年终分红另算)。
(7)合资或中资投资银行
包括中金公司、高华证券,中银国际勉强可算一个。事实上中金相当于摩根士丹利的中国分支机构,工资极高。
高华相当于高盛的中国分支机构,刚组建一年多,前途尚未可知。工资可参考外资投资银行,一般略低一些。
(8)外资咨询公司
特指麦肯锡、贝恩、波士顿咨询集团、摩立特集团、美世、艾森哲等海外一流咨询公司,其中可分为管理咨询、投资咨询、人力资源咨询、市场咨询、技术咨询等多个板块。
咨询公司工资差距比较大,但工作3-5年都能有很大幅度的涨薪,资深咨询师工资不下于投资银行家。在咨询公司申请美国顶级商学院基本都能成功,而且MBA毕业后前途更宽广。
咨询公司参考工资(同上):麦肯锡、贝恩15万-20万RMB/年,罗兰贝格10万RMB/年,其余介于两者之间。第二年工资涨100%,第三年涨50%-100%,三到四年后年薪一般可超过50万RMB。
对于在校生而言,如果想找CMA实习,也可通过立信CMA实习这一平台来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你会发现就算作为一个没啥工作经验的大学生,只要有CMA,照样可以进500强企业实习,而且是抢着要的那种!切勿纠结cma就业前景、cma岗位问题了,赶紧报名cma,高薪在向你招手!
CO和长城的WEY哪个会更成功?
吉利的LYNK&CO和长城的WEY哪个会更成功,为什么?
1
领克
领克是吉利和沃尔沃合作诞生的汽车品牌;
领克作为吉利高端品牌,在国内共推出5款车型,即:领克01、领克02、领克03、领克05、领克06;
领克01/02/06为SUV;领克03为轿车;领克05为跨界SUV;
2
魏派
魏派是长城旗下的高端汽车品牌;
魏派作为长城的高端品牌,在国内共推出6款车型,即:WEY VV5、WEY VV6、WEY VV7、WEY VV7GT、WEY P8、坦克300;
WEY VV5/6/7为SUV;WEY P8也是SUV,不过已经停产了;WEY VV7GT为跨界SUV;坦克300为越野车;
3
谁会更成功?
魏派和领克我个人是分两方面去看的,成功OR不成功,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第一:成功
魏派作为长城的高端品牌,一经推出就迅速蹿红,我记得当时魏派的销量一度破万,街上可见度还是相当高的;
领克作为和魏派同级竞品,刚开始的时候是呼声大,雨点小;因为你在网上大家都叫好,但现实生活中就是看不见,可能这也是吉利的一种营销方式吧,紧接着当领克02、03、05推出后,领克的销量一下子就上来了,目前领克销量基本是力压魏派的;
第二:不成功
不管是魏派还是领克,作为一个独立运营的汽车品牌,总月销不足万辆的汽车品牌,你难道认为它是一种成功吗?
它不成功,因为这点销量撑不起这么大的摊子;只能靠母公司持续输血;
4
优缺点
魏派的优点在于:品牌定位清晰,产品设计独具风味、车型容易理解,如:VV5/6/7就是由小变大走的;VV7GT就是跨界SUV,坦克300就是高端硬派越野;
魏派的缺点在于:产品力不强,给人一种换壳的感觉,如:VV5/6和哈弗F7;魏派没有过硬的技术作为支撑,销量下滑就是产品力不足,说难听点就是哈弗的升级版;
领克的优点在于:品牌定位清晰,产品设计独具风味、产品矩阵较好、另外有沃尔沃的加持;
领克的缺点在于:车型较为混淆,虽然叫01、02、03、05、06,但并不是由小到大排序的,SUV排序是:06、02、01、05, 03又变成了轿车,容易混淆;其次和吉利同样有换壳的感觉;
5
谁会笑到最后?
其实魏派和领克两者都差不太多,领克胜在产品矩阵和沃尔沃的加持,魏派胜在长城智能系统;
很多人看好领克,其实他不单单是看好领克,他更多的重心在于看好吉利和背后技术加持的沃尔沃;
魏派当然也意识到了自己产品矩阵太过单一,马上来的北京车展,长城也将亮相自家轿车,届时长城的产品矩阵会得到充实;
领克和魏派都是国产自主品牌进攻中端汽车市场的中坚力量,真心希望它们好。
京东自营店投资需要多少?
1. 想要入驻京东自营的公司的注册资金至少要达到100万元人民币。
2. 公司成立时间至少满两年。
3. 该公司需要提供该公司的一般纳税人的一般纳税人资格证的复印件,(要求可以开具17%的增值税发票)。
4. 该店铺需要售卖的商品完整的授权链路。
5. 需要该公司有效的商标注册证书、有效的质检报告(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盖上的检验专用章、如果是第三方质检机构需要有CNAS及CMA/CMAF认证)、三证一合一。
6. 该店铺需要售卖的每个单品的所有商标资质以及其他产品信息。
7. 提供所售商品的品牌方授权京东平台的授权书。
二、入驻京东自营店铺需要的费用:
你入驻了京东自营店之后,就直接成为了京东的供货商,所以商家不需要缴纳平台使用费,也没有扣点。商家需要准备的保证金和商品毛保。
自营店入驻费用:店铺保证金(3-15w取决于品类)+商品毛保(10%-30%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毛保扣点)一般品类。
商品毛保的准确值需要与自营销沟通。约为15-25%,商家需要提供商品价格和销售价格。(毛利保护政策)
以上就是入驻京东自营店的要求介绍了。入驻京东自营,需要交纳3万到15万的保证金,具体多少取决于类目。
求吉利汽车创始人的资料?
吉利汽车集团创始人是李书福,男,1963年出生于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哈尔滨理工大学毕业,燕山大学工程硕士学位,经济师职称,浙江省劳动模范,全国政协委员,现任吉利集团董事长。 1995年~至今,任吉利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2018年10月,被推荐为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2018年11月,入选100名改革开放杰出贡献对象。
1963年,李书福出生于浙江省台州市,台州东面向海,而浩瀚的大海或许赋予了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一往无前的冒险精神。上小学时,李书福就不是个“安分”的学生,他利用暑假为生产队放牛,一个暑假能够赚6元-10元人民币,这相对于只需要交1块两毛书本费的小学时期来说,让李书福初次品尝到了商业“硕果”。
而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有着天生经商才能的李书福再也无法说服自己守于学堂之上,高中还未毕业,李书福就向父亲要了几百元人民币买了一台手提照相机开启了创业生涯。
此后,李书福开过照相馆、生产过冰箱、倒腾过装潢材料、做过房地产也生产过摩托车,秉承着台州人的务实与韧劲,李书福从最不起眼的小生意做起,爬上过高坡,也同样跌过泥潭,唯一不变的,只有雄心勃勃和不怕从头再来的创业梦。
李书福真正被外界所关注,是在其造车之后。
1994年,凭借着敏锐的嗅觉与偏执的性格,李书福兜里揣着1亿元就敢“闯入”高墙林立的汽车领域。事实上,这仅有的1亿元投资也来之不易,当时的背景可以说没有一项是有利于民企造汽车的,不仅“无人、无钱、无技术”,更大的痼疾还在于,由于长期严格管制,当时中国轿车生产已形成“三大三小”格局,根本没有给民营企业预留发展空间。
而造车又谈何容易,要知道,国家光投资一个桑塔纳的生产线就花了十几个亿,相比之下,这1亿元说好听了是摩托车董事会的投资,说白了,其实就是让李书福拿去试错,碰壁了自然也就绝了念想。
“我决定要研究、生产汽车,除了我自己信,还有少部分人信,真没有太多的人相信。”李书福如此回忆道,但他再次展示出了不屈不挠的性格:没技术,就先把成品车的架构拆了个干干净净,一点一点研究学习;没生产线,就找政府申请地皮,表面说是造摩托车,实际建厂房准备造车;甚至零部件也是李书福找各个供应商,七拼八凑才采购齐零件。
就这样,经过3-4年的准备,还真让李书福“攒出”了第一辆真正量产的吉利汽车——豪情。
吉利两次华丽“转身”
造出一辆车就像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只能证明,在世纪之交,中国汽车工业终于游进了一条名叫“吉利”的小鱼。但面对汽车这一跨越百年的机械制造工业,此时的李书福更多的还是凭借的一腔“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蛮劲。
而豪情堪忧的质量很快将其从“美梦”拉回现实。1998年底,豪情生产了100多辆,但这款几乎靠手工敲打出来的汽车质量太差,不是灯组漏水就是门缝进灰,甚至车门厚薄不一,李书福一气之下用压路车销毁了这批车,损失数百万。
但这并未让李书福气馁,1999年的11月,吉利又重新造了一批豪情,投放市场,卖了近2000辆。虽然市场对于豪情的质量仍有微词,但“架不住”低价的诱惑,在与夏利的价格战中,豪情甚至一度降至2.99万元,把汽车“高价”拉下神坛。
此后,吉利也一直贯彻低价策略,相继推出美日和优利欧,再加上2001年正式取得汽车定点生产基地“准生证”,5年后,吉利年销量突破20万辆,同比增长40%以上,跃升轿车行业第7名。
然而,走低质低价路线并非长久之计,吉利在几年的高歌猛进后陷入疲态,这也越发让李书福意识到了转型的迫切。
2007年,吉利开始第一次“转身”,从之前“低价战略”向“技术先进、品质可靠、服务满意、全面领先”转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产品迭代,通过在设计和动力总成焕然一新的远景、金刚、自由舰代替了“老三样”——豪情、美日、优利欧;二,推行多品牌战略,成功推出了全球鹰、帝豪、英伦三大品牌代替;三,研发上,李书福从国外引进技术,投资数亿元建立汽车研究院,这样吉利可以每年推出4-5款全新车型。2010年吉利收购沃尔沃
如果说第一次转身让吉利终于“扎根”汽车制造行业,那么在2010年,一桩震惊世界的并购案则将这家曾经名不见经传的中国车企推向了世界车林的“聚光灯”下。这一年,吉利收购瑞典豪华车品牌沃尔沃,被业内称之为“农村青年迎娶欧洲公主”,这其中的“千难万阻”可想而知,但吉利在李书福的带领下硬生生的上演了一出“蛇吞象”。
而沃尔沃带来的品牌溢价和技术平台也为吉利2014年施行的“精品车”发展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7年,吉利和沃尔沃联合推出开发的CMA架构问世,至此,吉利成为国内车企唯一开发出自己架构的公司。
近年来,吉利始终将提高技术水平作为企业发展最高宗旨。根据李书福去年在西博会上的讲话中提到,2018年,吉利集团的研发投入超过了210亿人民币,占2018年集团销售总收入的比例为6.4%。近十年,全集团的研发投入近1000亿人民币。
“未来,吉利仍然会保持较强的研发投入,不会因为短期的市场波动影响吉利的长期战略目标,我们必须保持战略定力,咬住青山不放松。”李书福表示。
在中国本土市场的产品数量、质量,经销商网络的建设形成一定规模和优势效应后,李书福的“梦想”还在持续——让吉利造的中国汽车跑遍全球。
事实上,早在2009年,吉利就通过一步步“蚕食”来扩张自己的国际声誉,,从这一点来看,不得不叹服于李书福的前瞻与睿智。
2009年3月,吉利2.7亿港元全资收购全球第二大自动变速器公司澳洲DSI;2010年8月,18亿美元从福特手中全资收购沃尔沃轿车公司,全盘接手沃尔沃乘用车业务;2013年2月,全资收购英国锰铜公司,将伦敦标志性的黑色出租车纳入旗下。
而从2017年起,李书福的收购手笔也越来越大。当年6月,吉利收购了有着马来西亚“一汽”之称的宝腾汽车49.9%的股份以及豪华跑车品牌路特斯51%的股份,成为宝腾和路特斯最大股东。如今,“宝腾版”博越已经在马来西亚投产销售,并在上市后短短3个月之内就成为了马来西亚的国民SUV。
同年11月,吉利“出人意料”地全资收购美国飞行汽车公司,并计划于2019年推出飞行汽车产品;12月,吉利收购沃尔沃集团8.2%的股份,成为沃尔沃集团第一大股东。而最轰动业内的无疑是去年2月,吉利以90亿美元收购戴姆勒集团9.69%的股份,再度成为这家德国豪华车集团的第一大股东。
不仅如此,2016年10月20日,吉利与豪华品牌沃尔沃合资成立的高端品牌——领克在德国柏林正式发布,这个“生而全球”的品牌如今以完成了SUV,轿车以及新能源车型的全面布局,并意图在2020年正式进军欧洲市场。
不可否认,通过品牌与收购“两手抓”的战略为吉利的国际市场上赢得不可估量的声誉,也让吉利的全球化布局愈发清晰。
对于媒体来说,吉利简直称得上是一个“宝藏车企”,总是不缺话题与热度,更是时不常的来一次“爆炸性”新闻,就仿佛是没有其做不到,只有你想不到。而企业的气质或许能够间接反映出企业家的气质与性格,李书福本人就秉持一种创业者的无畏,敢于试错,不落窠臼的创新精神。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跨文化融合,跨区域合作,跨业态协同,都是企业界必须面对的现实,只要有利于用户体验,只要能够实现合作共赢,什么模式都可以讨论。” 在李书福看来,实现中国汽车工业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开放包容,协同合作。
在数十年的商海沉浮中,有人曾问李书福,这么折腾难道就不害怕失败?
他说:“因为我是农村出来的,我什么也不怕,失败了没有关系,大不了回去种地、养鱼、养虾,照样有吃有喝。”
记得此前参加某高峰论坛首次见到李书福董事长,这个即便如今在台前讲话仍有些腼腆,性格微微有些内向,还操着一口并不十分标准普通话,看上去与传统印象中精明的商人形象不大相符,但正是这样一个略带“憨厚”的企业家,靠着自己满腔的热情与赤子之心,就像一个永不知停歇的梦想家,以梦为马,为中华汽车工业发展奋斗不止。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