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公司要搞内控,我这个老家伙也被拉来参与了,以前真没系统搞过,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回好了,要从头到尾梳理一遍,那我就把最近折腾的这些事儿,记录下来,也算是给自己一个交代。
摸清家底,找出问题
第一步,肯定是摸清现在是个啥情况。我带着几个小年轻,把公司大大小小的流程翻了个底朝天。财务那边,采购那边,销售那边,还有仓库,反正能想到的地方都去了。目标就一个,看看哪里有漏洞,哪里不顺畅。
结果嘛问题还真不少。
- 采购成本控制不严,同样的东西,不同时间买,价格能差一大截。
- 销售费用也是,业务招待费,广告费,花钱大手大脚的,也没个预算。
- 仓库管理也是乱糟糟的,先进先出的原则执行不到位,导致有些物料都过期了。
- 资金审批流程也有问题,有些小领导就能批大额的款项,风险太大了。
就是各种各样的问题,看得我脑壳疼。看来要动真格的了。
搭建框架,分层控制
光有问题不行,得想办法解决。我琢磨着,内控这东西,得有个框架,不能想到哪儿是哪儿。于是参考了一些资料,结合公司实际情况,我搞了一个分层控制的框架。
第一层:环境控制。 这个是基础,主要是强调公司高层的重视程度,还有员工的素质。领导要是都不重视,下面的人肯定也不会当回事。要统一思想,让大家认识到内控的重要性。
第二层:风险评估。 这一层就是要把公司可能遇到的风险都找出来,然后评估一下这些风险有多大,发生的可能性有多高。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控制措施。
第三层:控制活动。 这是最重要的一层,就是针对前面评估出来的风险,制定具体的控制措施。比如,采购要货比三家,销售费用要有预算,仓库要严格执行先进先出等等。
第四层:信息与沟通。 内控不是一个部门的事儿,需要各个部门协同配合。信息要及时传递,沟通要顺畅。这样才能保证内控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第五层:监督。 内控制度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定期检查和评估。看看制度有没有漏洞,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这样才能不断完善内控体系。
各个击破,完善制度
有了框架,接下来就是填内容了。我带着团队,针对之前发现的问题,逐一制定控制措施。
- 货币资金控制: 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大额资金必须集体审批,加强银行对账管理。
- 采购控制: 建立供应商管理制度,实行货比三家,签订采购合同,加强验收环节。
- 销售控制: 制定销售费用预算,严格控制业务招待费,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 资产控制: 建立固定资产台账,定期盘点,加强报废管理。
每一个环节,我们都制定了详细的操作规程和审批流程。力求做到制度化、规范化。制度不是越多越关键是要实用,要能落地。
全员培训,强化意识
制度有了,还得让大家知道,并且愿意执行。我组织了全员培训,把内控制度的内容,一条一条地给大家讲解。还结合实际案例,让大家明白内控的重要性。
培训的时候,我还特别强调了,内控不是为了约束大家,而是为了保护公司,也是为了保护大家自己。只有公司健康发展,大家才能有更好的发展机会。
持续改进,不断完善
内控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我打算定期组织内控检查,看看制度执行情况如何,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也要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内控体系。
这回搞内控,虽然很累,但是也很有收获。让我对公司的经营管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意识到内控的重要性。希望我的这些实践记录,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