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闲下来,就琢磨了一下政府预算这档子事儿。以前,总觉得这玩意儿离咱们普通人十万八千里,就是电视上念叨的那些数字,听听就过去了,跟我有啥关系?
后来有一次,也是巧了,我们小区附近要搞个啥公共设施改造,就在公告栏贴了个单子,说是项目预算公示。我这人好奇心重,就凑过去瞅了瞅。不看不知道,一看还真有点意思。
开始捣鼓这“国家账本”
第一步,就是看明白这钱是咋来的,又是咋没的。 那公示单子上,写得挺细,说上面拨款多少,自筹多少,然后计划用在材料费多少,人工费多少,一条条列出来。我当时就想,嚯,这得算得多清楚。后来跟懂行的朋友聊,才知道这就是所谓的完整性原则,大概意思就是政府收多少钱,花多少钱,都得明明白白地写进预算里头,不能东藏一笔西掖一块的。
我就发现这预算好像不是随便做的。 朋友说,不光我们这小项目,从中央到地方,做预算都得按一套规矩来,格式、科目,都得差不多,不能各搞各的调。这可能就是他们说的统一性?想想也是,要是各吹各的号,那汇总起来不就乱套了吗?管理起来也费劲。
再后来我体会最深的一点,就是这东西得拿出来给人看。 就像我们小区这个公示,虽然咱老百姓不一定看得懂所有门道,但起码让你知道有这么回事,钱打算花在哪儿。这就叫公开透明。以前总觉得政府的钱袋子捂得严实,现在感觉好歹开了条缝,能瞅瞅里面是啥样了。这总比两眼一抹黑强多了。
还有一点,就是这钱不是想花就花的。 听他们说,这预算都是提前做的,下一年要干啥事,花多少钱,都得先计划报上去批。不是说今天领导脑袋一热,明天就能拨款干活。这叫好像是叫事前决定?反正就是得有个计划性,不能瞎来。
搞明白之后的感觉
整个琢磨下来,感觉这政府预算虽然还是挺复杂的,但也不是完全摸不着头脑。它有一套自己的规矩在里面跑,讲究要把账算清楚,让大家知道,还得有计划。说白了,就像咱们自己过日子记账一样,只不过规模大太多,规矩也严得多。
现在再看新闻里说财政预算报告啥的,虽然还是数字一堆,但心里大概有个谱了,知道它背后大概是个啥逻辑。不再是以前那种“与我无关”的感觉了,起码知道这些原则是想让国家的钱花得更明白、更有效。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