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市财政局,大伙儿可能第一印象就是“管钱的”,没错,就是咱们徐州老百姓的“钱袋子”怎么使,他们说了算。之前看新闻,总说他们要拟定啥财税政策,搞啥发展规划,还要支持实体经济,引导这资本那资本的,听着都挺高大上。
我的一段小经历
要说我怎么对这些有点儿感触?还真不是因为我懂多少经济大道理,纯粹是前两年我瞎琢磨搞点小生意,遇到点事儿,才稍微留心了下。那时候,我听说市里对小微企业好像有那么点儿扶持政策,具体是啥补贴,哪个文件说的,我是一头雾水。我就想着,这事儿不得找财政局问问嘛他们管钱,政策肯定也从他们那儿出。
我先是上网查。嚯,那信息叫一个多,各种通知、公告、解读,看得我眼花缭乱。有些文件,写得那叫一个“专业”,每个字我都认识,连一块儿我就不知道它在说啥了。我就寻思,这不行,光看文件,我这脑子不够使。
后来我鼓起勇气,想着去财政局的办事窗口或者找个相关的科室问问。那会儿我还挺天真,以为去了就能问个明白。 结果,也不是说人家态度不就是感觉,你得先找对门。财政局那么大,里面科室也多,这个科室说你这事儿可能归那个科室,那个科室又说你得先看看符不符合某个大前提。
我记得有一次,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看似相关的办公室,进去小心翼翼地问。里面的同志倒是挺客气,说:“你这个情况,我们得先研究研究,你先把材料准备齐了。”然后就给了我一张单子,上面列了一堆东西。有些材料我一看就蒙了,比如啥“近三年财务审计报告”,我那小摊子刚支棱起来,哪有啥正规的审计报告。
来来回回折腾了几趟,也没弄出个所以然。也不是说政策不也不是说人家不办事,就是感觉那流程,对于我们这种小老百姓、小个体户来说,真有点儿复杂。你得有那个耐心,还得有点儿“专业知识”,才能把那些条条框框给捋顺了。
- 你得准确知道你的需求对应哪个政策。
- 你得把政策文件吃透,知道具体条件和所需材料。
- 你得找对具体负责的部门和人。
- 就是漫长的准备材料和等待过程。
后来那事儿我也就慢慢放下了,不是说不想争取,实在是感觉太耗精力。通过那件事,我就琢磨,这财政局确实是“敢为善为、务实落实”,但有时候这“落实”到我们普通人身上,中间好像还隔着点可能他们管的事儿实在太多太大了,要“扎牢规范财会权力运行的制度笼子”,那笼子眼儿就得细,细了就容易把我们这些小鱼小虾给挡外头了。
现在想想,也理解,毕竟那么大个家当,要管好确实不容易。 就是希望以后这些惠民惠企的政策,在具体操作层面能更接地气一点,让我们这些文化程度不高、也不太懂“道道”的老百姓,也能少走点弯路,轻松点儿享受到政策的阳光。这可能也是他们说的“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徐州新实践”里头,挺重要的一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