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伙计们,今天跟大家唠唠我拿下中级会计职称的那些事儿。不是啥炫耀,就是纯粹分享下我自个儿摸爬滚打过来的经验,希望能给正在这条路上或者打算上路的朋友们一点点启发。
一切的开始:为啥要考?
一开始考中级会计职称,我这心里头也没啥宏伟蓝图。工作有些年头了,总觉得好像到了一个瓶颈期,不上不下的,看着身边有同事考过了这个,待遇、机会,似乎都比我多了那么一点点。再加上,人嘛总有点不甘心,觉得自个儿也能行,脑袋一热,就决定了,考!
备考初期的混乱与摸索
决定是下了,但真开始行动,那叫一个手忙脚乱。上班族一个,白天累得跟啥似的,晚上回家就想葛优躺。我寻思着,不就是几本书嘛买回来啃呗!
- 买书买课: 先是把官方教材,《中级会计实务》、《财务管理》、《经济法》这老三样给请回家。翻开《中级会计实务》第一页,我就感觉脑子嗡嗡的,那叫一个厚实,内容也绕。心想光靠自己啃,估计够呛。于是乎,我又去网上找了些评价还不错的网课,想着跟着老师学,总比自己瞎琢磨强。
- 时间安排的挣扎: 最头疼的就是时间。白天上班,晚上回家还有一堆家务事。一开始我计划晚上学习,结果?学着学着眼皮就打架,效率奇差。后来我发现,早晨那段时间脑子最清醒,记忆力也于是我硬是把闹钟往前拨了一个半小时,每天雷打不动早起学习。那段时间,真是体会到了啥叫“闻鸡起舞”。
各科击破:我的土方法
备考这事儿,真没啥捷径,就是硬着头皮上。不过针对不同科目,我还是琢磨出一些自个儿觉得好使的法子。
《中级会计实务》:硬骨头也得啃下来
这科是公认的难,内容多,理解起来费劲。我一开始也是学了忘,忘了学,尤其是像长期股权投资、金融资产、收入这些章节,简直是我的噩梦。我的办法是:
- 先听课理解: 我不先急着看书,而是先把老师的课听一遍,争取把基本原理和框架给弄明白。老师讲的例题,我都会跟着做一遍,确保理解透彻。
- 再啃教材: 听完课有了大概印象,再回过头去看教材,这时候就感觉没那么晦涩了。我会把重点、难点用不同颜色的笔标记出来,方便后续复习。
- 狂刷题: 理解了不代表会做题。我找了大量的练习题和历年真题来做。错题是宝贝!我会专门准备一个错题本,把做错的题目连同正确答案和解析都抄下来,定期回顾,分析自己为啥错,是概念不清还是粗心大意。特别是那些占比高的章节,比如所得税、会计政策变更啥的,更是重点照顾对象。
《财务管理》:公式多,得找窍门
财管这科公式特别多,死记硬背肯定不行。我是这么干的:
- 理解公式背后的逻辑: 我会琢磨每个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它到底在算个理解了,就比死记硬背记得牢。
- 多做题,熟能生巧: 公式这东西,用多了自然就熟悉了。做题的时候,我会把公式先写一遍,再代入数字计算。
- 归纳 把类似的公式,或者容易混淆的公式,整理在一起比较,找出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经济法》:背多分,但也要讲方法
经济法相对来说,需要记忆的东西比较多。但也不是完全没技巧:
- 抓重点法条: 不是所有法条都要一字不落地背下来,我会重点关注老师强调的,以及历年真题中经常出现的法条。
- 理解记忆: 结合一些案例去理解法条的含义和适用场景,这样比干巴巴地背文字效果好得多。
- 关键词记忆法: 有些法条比较长,我会提炼出关键词来帮助记忆。
心态调整与坚持
备考是个漫长且枯燥的过程,中途好几次我都想放弃了。特别是工作忙、压力大的时候,学不进去,做题错一堆,那感觉真是糟透了。这时候,我一般会:
- 适当放松: 学不进去就别硬撑,出去走走,或者干点别的转移下注意力,给大脑放个假。
- 找人倾诉: 跟同样在备考的朋友聊聊,或者跟家人说说,把心里的苦闷倒出来,会好受很多。
- 给自己打气: 我会想想当初为啥要考,想想考过之后的好处,给自己一点正能量。告诉自己,别人能行,我也能行!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制定一个严格的备考计划,并且严格执行。我当时把每天、每周要学习的内容都列出来,完成了就打个勾,看着那些勾勾,心里头特有成就感。
临考冲刺与成功上岸
到了临考前一个月,我基本上就是以刷题和回顾错题为主了。把近几年的真题认认真真做了几遍,模拟考试环境,控制答题时间。对于那些反复出错的知识点,再重点攻克一下。
查成绩那天,我这心,紧张得怦怦跳。当看到三科都过了60分,我真是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感觉几个月的辛苦都没白费!那一刻,所有的疲惫、焦虑都烟消云散了。
考中级会计职称这事儿,没啥秘诀,就是端正学习态度,别自以为是,踏踏实实地学,再加上一点点坚持和好的学习方法。如果你也想考,那就行动起来,付出了总会有回报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