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今天想跟大家聊聊“营业成本”这玩意儿。一开始我自己瞎琢磨做点小买卖的时候,对这块儿也是一头雾水,总觉得不就是我进货花了多少钱嘛后来一实践,才发现远不止这么简单。
最初的认知:不就是进货价?
刚开始,我捣鼓我那个手工艺品小店,脑子里想的“成本”,特别单纯,就是我买原材料,比如珠子、线、包装盒这些东西花的钱。卖出去一件,我就用卖价减去这些材料钱,觉得剩下的就是赚的。那时候,我还挺美滋滋的,觉得账目清晰得很。
遇到问题:钱去哪儿了?
可干了一段时间,我就发现不对劲了。账面上看着是赚钱的,但手里的钱好像没多多少,有时候甚至还觉得紧巴巴的。我就纳闷儿了,这钱都跑哪儿去了?难道是我算错了?
开始琢磨:成本到底有哪些?
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自己琢磨,也找了些开店的朋友问了问。这一琢磨,才发现我之前想的太简单了。营业成本,它可不光是那点儿“主营业务成本”,也就是我那些直接卖掉的商品的成本。
我开始一条条地捋:
- 材料成本:这个我一开始就想到了,就是我做手工艺品用的那些珠子、线、配件之类的。
- 人工成本:虽然一开始是我自己干,没给自己发工资,但如果要算得细,或者以后请人,这块儿肯定得有。就算我自己干,我的时间也是成本!
- 场地费用:我当时是在家里弄,但如果租个小铺面,那房租、水电、物业费,这些都得算进去。就算在家,电费也比平时多用了不是?
- 包装和运输:卖东西得包装?给人家寄快递,快递费也是钱。这些之前我都模模糊糊地算,没太当回事。
- 推广费用:为了让更多人知道我的小店,我偶尔也会花点小钱在朋友圈打打广告,或者参加一些市集,摊位费也得算。
- 其他杂七杂八:比如打印订单的纸张墨盒,有时候买点小工具,这些零零碎碎的,加起来也不少。
这么一梳理,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有这么多东西都属于“营业成本”的范畴。它不光包括我直接卖的那些商品的成本,也就是“主营业务成本”,还可能包括一些“其他业务成本”。比如,如果我除了卖手工艺品,还顺带帮人代销点别的小玩意儿,那代销这些东西产生的成本,就是“其他业务成本”了。
搞明白之后:豁然开朗
后来我查了点资料,也问了懂行的朋友,基本上就把营业成本搞明白了。它主要就是指你为了做生意、卖东西、提供服务这些正常经营活动所发生的直接相关的支出。主要就是主营业务成本,比如我卖手工艺品的材料费。如果我还有些别的零星业务,比如我之前说的代销,那相关的成本就是其他业务成本。
简单来说,就是为了让你这个生意能转起来,直接花出去的那些钱。不把这些都算清楚,你以为你在赚钱,说不定是在亏本赚吆喝!
自从把这些都理清楚之后,我对自己的小买卖的盈亏状况就清晰多了,定价的时候也更有底气,知道至少要卖多少钱才能不亏本,才能有得赚。这实践经验,真是比看书本理论来得深刻多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