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了,一堆活儿里面,这个“本年利润”的结转,说简单也简单,说麻烦也得细心点。每次到这一步,我都是打起十二分精神。今天就来叨叨一下我是怎么一步步把这事儿给办妥的。
第一步:先把账给捋清楚了
动手之前,我肯定得先确保这一年所有的进项出项都登账了,没漏数字也对得上。这就像打扫屋子,总得先把旮旯角落都看一遍,不然算出来的利润是多是少,自己心里都没底。我会把那些收入的科目、费用的科目都过一遍,看看余额对不对,有没有啥奇怪的数字杵在那儿。
- 各种卖东西、提供服务赚的钱,是不是都记上了。
- 买材料、发工资、水电房租这些花出去的钱,是不是也都入账了。
这一步要是马虎了,后面做的分录可就都是白费劲,算出来的利润肯定不准。
第二步:把所有挣的钱挪个窝
确认账目没问题了,我就开始正式捣鼓了。先把所有赚钱的科目,比如“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这些,它们账上不是都有个数嘛一般都在这些科目的贷方。我就做个分录,把这些收入科目的余额,一股脑儿全都转到“本年利润”这个科目的贷方去。
比如说,我做的分录大概就是:
借:主营业务收入
借:其他业务收入
(还有其他零零碎碎的收入科目也都写上)
贷:本年利润
这么一转,那些七七八八的收入科目年底就都清零了,账本看着也干净。
第三步:把所有花的钱也归拢过来
收入转完了,就轮到那些花钱的科目了。像什么“主营业务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这些,年底的余额一般都在这些科目的借方。我也是一样的操作,做个分录,把这些费用科目的余额都转到“本年利润”的借方。
分录大概长这样:
借:本年利润
贷:主营业务成本
贷:管理费用
贷:销售费用
(其他各种费用科目也都列上)
这么一来,这些费用科目也清零了。所有收入和费用都汇总到“本年利润”这一个地方了。
第四步:算算今年到底是赚是赔
等所有的收入、费用都转到“本年利润”这个科目之后,这个科目本身就有数了。你看,“本年利润”的贷方,就是咱们这一年总共赚了多少钱;它的借方,就是总共花了多少钱。用贷方那个数减去借方那个数,如果结果是正的,那恭喜,今年是赚钱了;如果是负的,那就说明今年亏了。这个差额,就是咱们辛辛苦苦干了一年的净利润(或者净亏损)。
第五步:把算出来的利润挪到该去的地方
“本年利润”科目算出今年的净利润之后,它的使命就算完成了。我就要把这个科目里的余额,也就是那个净利润(或者净亏损),转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这个科目里去。这才是这笔钱最终的“归宿”。
如果今年是赚钱了(“本年利润”是贷方余额),那我就做:
借:本年利润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如果亏钱了(“本年利润”是借方余额),那就反过来做: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本年利润
这么一倒腾,“本年利润”这个科目年底也就清零了,非常干净。
再瞅一眼,确保万无一失
全部做完之后,我一般还会再检查一遍。看看那些收入、费用科目是不是都变成零了,“本年利润”科目是不是也平了,“利润分配”科目的数对不对。多看一眼,总没坏处。毕竟这关系到一年到头的成果,马虎不得。
整个过程不复杂,就是把分散在各个科目的钱,一步步汇总起来,算出个总账,然后把这个总账归到它该去的地方。这样,旧的一年就算彻底结束了,新的一年才能清清爽爽地开始记账。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