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儿个咱聊聊“会计对象”这玩意儿。搁以前,我一听会计俩字,头就大。总觉得那是些高深莫测的数字游戏,跟我这种普通人没啥关系,顶多就是公司里管钱的、报税的才需要懂。
一开始的懵懂与实践的碰壁
我最初对会计的理解,那真是忒肤浅了。就以为是记个账,钱进来了记一笔,钱出去了再记一笔,月底看看兜里还剩多少。后来自己瞎琢磨着搞点小买卖,问题来了。每天钱进进出出的,月底一算,稀里糊涂,压根儿不知道是赚了还是赔了,手头这点东西到底值几个钱也不知道,更别提以后想扩大规模需要多少本钱了。
那会儿我就寻思,这肯定不只是简单记个数的事儿。我得知道我管的这些“东西”到底都是它们是怎么变化的。这时候,我才开始慢慢接触到“会计对象”这个词儿。
摸索“会计对象”到底是啥
我就开始琢磨,会计到底是在“算”啥?光算银行存款和现金肯定不行。我得知道我到底有哪些家当,欠了别人多少钱,赚了多少,又亏了多少。后来慢慢搞明白了,会计要核算和监督的,就是咱经济活动中那些能用钱来表示的东西和事情。这就是所谓的“会计对象”。
具体来说,我实践中碰到的这些都算:
钱的来龙去脉: 这最直接了。我进货花了多少钱,卖货收了多少钱。这钱是怎么来的(比如是自己投的,还是找朋友借的,或者是卖东西赚的利润),又是怎么花的(买了货,付了房租水电,发了工资)。这不就是说的“资金运动”嘛钱得流动起来才行。我得盯着这些钱的增减变化。
家底儿有多少: 除了现金和银行存款,我还有存货?我可能还有别人欠我的钱(比如客户赊账了),或者我欠别人的钱(比如供应商的货款还没给)。这些加加减减,就是我这小摊子的“财务状况”。到底有多少东西是真正属于我的,有多少是借来的或者欠别人的,得弄清楚。这些东西,比如我的存货、我收回来的应收账款,都是会计要管的对象。
到底是赚是赔: 这段时间,总共收入多少,又为了这些收入付出了多少成本和费用(比如进货成本、运费、水电费)。两者一对比,就知道是盈利还是亏损了。这就是所谓的“经营成果”。这个成果本身,也是会计要反映的一个重要对象。
搞明白后的体会
所以你看,会计对象,说白了,就是咱在经营活动里,所有那些能用钱来计量的东西和事情。它不仅仅是记录钱本身,更重要的是反映咱的资金是怎么动的,现在手头是个什么状况,一段时间下来干得怎么样。
一开始我以为会计对象是个挺玄乎的概念,后来发现,它就是咱们经济生活里实实在在发生的事儿。比如我买了台电脑用来办公,这电脑就是个实物资产,是会计要管的对象;我从银行贷了款,这笔贷款也是会计要核算的对象,因为它代表了我的资金来源,也代表了我的负债。只要是能影响咱家底儿厚薄、能影响咱是赚是赔的经济活动,基本上都跑不了,都是会计要盯着看的“对象”。
搞清楚了会计对象,我才算真正明白会计到底在干嘛不再是两眼一抹黑了。它就像一面镜子,能照出咱经济活动的全貌,帮咱看得更明白,知道钱从哪来,到哪去,现在咱到底是个啥情况。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