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以前我瞅着那些个会计报表,头就大,什么借贷的,简直比看天书还费劲。总觉得那是专业会计干的活儿,跟咱普通人没啥关系。
起因
这不是寻思着自己捣鼓点小玩意儿,做点小买卖嘛你要是连钱咋来的,咋没的都稀里糊涂,那不铁定得赔个底儿掉?我寻思着,不行,好歹得懂点皮毛,不然账都算不明白,那不是瞎折腾嘛就这么着,我决定开始啃会计这块硬骨头。
摸索过程
真是两眼一抹黑。我就上网瞎搜,什么“会计速成”、“零基础学会计”,看了一堆。有些资料,写得跟教科书似的,看得我直打瞌睡。后来我发现,光看理论不行,得找点实际的例子瞅瞅。
我就开始留意一些财经新闻里提到的公司报表,虽然大部分都看不懂,但就硬着头皮看那些科目名称,猜它们是啥意思。还找了些据说是免费的学习网站,有些做得还行,会把一些基础的概念,比如啥是资产,啥是负债,用些图表、小例子讲讲。我就跟着学,一点点记那些会计科目,一开始老是张冠李戴。
最让我头疼的,就是那个“借贷记账法”。 我记得那会儿,为了搞明白这个“借”和“贷”到底啥时候用哪个,我把家里的废纸都用掉好几沓。做练习题,十道能错八道,不是方向搞反了,就是科目给写串了。有一回,我为了算一个月的收支,对着一堆票据,用刚学的法子在那儿折腾,结果算出来的数据跟我自己估摸的差老远,气得我差点把本子给撕了。后来静下心来一条条对,才发现好几个地方都弄错了,真是哭笑不得。
我还记得那时候看到有人说用啥“思维导图”整理知识点,我也学着画,把那些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啥的画成一棵树,哪个底下包含哪些小弟,这么一弄,好像是清晰了点,但还是容易忘。
后来我还壮着胆子去看过几次那个国家税务总局的网站,想看看最新的政策啥的,乖乖,那上面的文件,字都认识,连一块儿就不知道说啥了,比看文言文还费劲。那时候就觉得,学会计这玩意儿,真不是一蹴而就的。
渐入佳境
大概就这么瞎折腾了小半年,天天看,天天练,遇到不懂的就上网搜,或者厚着脸皮问身边懂行的朋友。慢慢地,好像有点开窍了。再看那些简单的财务报表,比如利润表、资产负债表,虽然复杂的还是看不透,但至少主要的几项是啥意思,能大概看明白了。
尤其是自己开始记流水账,把每一笔收入支出都用学会计的方法去记录、归类的时候,那种感觉就不一样了。当月底看到自己整理出来的简易报表,能清楚地知道这个月赚了还是亏了,钱都花哪儿去了,心里头就特别踏实。
一点感悟
现在要说我会计学得多精通,那肯定是吹牛。我也就是个半吊子水平,能应付自己那点小九九就不错了。但这个过程让我明白一个道理,很多看着高深莫测的东西,只要你肯花时间、下功夫去琢磨,总能搞懂个七七八八。学了点会计之后,看事情的角度都不一样了,至少不会再被一些花里胡哨的数字给轻易忽悠了。这玩意儿,学了不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