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今天就来唠唠“营运资金”这档子事儿。这词儿听着挺唬人,一开始我也不当回事,觉得那是大老板、大会计琢磨的玩意儿,跟我这种小打小闹的能有啥关系?现实狠狠给我上了一课。
记得那会儿,我捣鼓一个小买卖,每天看着流水还行,人也忙得团团转,但兜里就是不见钱,反倒是催款的电话一个接一个。你说邪门不邪门?钱?都飞了?那段时间,真是吃不香睡不着,整个人都蔫儿了。账面上明明有利润,可手头紧得连下个月的房租都快愁出来了。
碰壁多了,才琢磨这“营运资金”
后来被逼得没办法,到处找原因。有个朋友点了一句,说你是不是“营运资金”出问题了?我当时还嗤之以鼻,觉得又是啥高深理论。但火烧眉毛了,死马当活马医呗,我就开始琢磨这玩意儿。
自己闷头扒拉了几天,才稍微摸到点门道。说白了,这“营运资金”就是你日常经营活动里,有多少钱是活钱,有多少钱是欠别人的,还有多少钱变成了货压在那儿。简单粗暴点说,就是你手头能马上动用的钱,减去你短期内必须还的钱。 如果这个数是负的,或者特别小,那你基本就得天天为钱发愁,跟我那会儿一样。
我把自己那摊子买卖的账目翻出来,一项项对着算:
- 客户欠我的钱(应收账款),还真不少,有些都拖了好几个月了!
- 我欠供应商的钱(应付账款),这个也得按时给,不然人家不给你供货了。
- 仓库里堆着的货(存货),有些东西卖得慢,都快落灰了,这不也都是钱嘛
这么一算,我才发现,我的钱大部分要么是被客户拖欠着,要么就变成了仓库里的货。看着是资产,但都不是立马能花的现金! 这就是所谓的“营运资金”周转不灵了。
动手调整,过程那叫一个折腾
明白了问题在哪,就得动手改。那过程,真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第一件事,就是催款。 以前抹不开面子,觉得催人家不好意思。现在不行了,硬着头皮也得上。好说歹说,有的客户还算痛快,给了;有的,就得磨,隔三差五打电话,甚至上门去堵。那段时间,感觉自己都快成讨债的了,但没办法,为了让买卖活下去。
第二件事,是跟供应商谈。 以前都是人家说啥时候付款就啥时候付。现在我也学乖了,试着跟几个关系好的供应商商量,看能不能稍微延长一点付款期限,哪怕多给一点点利息也行,先解了燃眉之急。有的能通融,有的不行,也碰了不少钉子。
第三件事,就是清库存。 那些卖不动的货,果断降价处理!亏点本也认了,总比压在手里一文不值强。回笼一点是一点现金。以后进货也学精了,勤进快销,不敢再压那么多货了。
我还琢磨着其他法子,比如能不能搞点预售,让客户先付一部分钱。或者严格控制成本,不该花的钱一分都不乱花。反正就是想尽一切办法,让手头的活钱多起来,让钱转得更快一点。
这套组合拳打下来,费老劲了,但也确实有点效果。手头的现金慢慢宽松了一些,催款电话也少了,晚上睡觉也踏实点了。虽然还是小打小闹,但起码不会因为这点“营运资金”的事儿,把自己给憋死。
这“营运资金”真不是啥虚头巴脑的理论,它是实实在在关系到你买卖能不能转下去的关键。别等吃了大亏,才想起来这回事儿。早点琢磨,早点动手,总没坏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