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不少朋友问我,说感觉我对钱这块儿的事儿好像明白了不少,问我是不是偷偷进修了。还真让你们说着了,我前段时间确实是去报了个会计实操班,踏踏实实学了几个月。今天就跟大家聊聊我这趟学习的经历,都是大白话,没有那么多专业词儿。
为啥突然想学会计了?
说起来,我当初为啥要去学这个?也挺简单的。这些年自己也零零散散搞过一些小项目,也帮朋友张罗过一些事儿,每次一到算账、看报表的时候,我就头大。感觉自己辛辛苦苦忙活半天,赚了还是亏了,都是一笔糊涂账。觉得这样下去不行,自己跟个睁眼瞎似的,所以就下决心,得把这块儿给补上。
刚开始学,还真有点懵
刚进班的时候,老师一上来就给我们发了一堆花花绿绿的票,什么发票,收据,还有各种单子。我一开始看得眼花缭乱,感觉这些玩意儿跟我平时买东西拿的小票完全不是一个路数。老师就从最基础的怎么认这些票据开始教,哪些是合规的,哪些信息是必须有的,一点点给我们掰扯。
然后就是学做账了。以前总听人说“借方”、“贷方”,感觉特高深。老师说,你们就先别管那么多理论,先跟着我一步步来。我们就从最简单的业务开始,比如公司采购了东西,款是怎么付的,票是怎么拿的,这些信息怎么变成会计凭证上的数字。一开始输凭证的时候,我手都笨,老是点错数字,或者方向搞反。
上手操作,才感觉有点意思了
慢慢地,接触的东西就多了起来:
- 出纳那摊子事儿:我们还真上手练了怎么点钞票,怎么填支票,怎么跑银行办业务。以前觉得出纳不就是数钱嘛学了才知道,光是把每天的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登记清楚,不出错,就需要特别细心。月底还要编那个什么“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一开始我对着数字能对半天,后来才明白过来是咋回事。
- 做全套账:从最开始的原始票据审核、整理,到填制记账凭证,再到登记各种明细账和总账,还要根据这些账本出财务报表。这一整套流程下来,感觉就像是把一个公司整个月的经济活动都给“翻译”成了一堆数字和表格。
- 用电脑做账:现在大部分公司都用财务软件了嘛我们也学了怎么在软件里录凭证、过账、结账、出报表。不得不说,软件确实方便多了,能省不少事儿,但前提是你得懂原理,不然软件出错了你都不知道。
- 报税的事儿:这个可是重头戏。老师给我们讲了现在主要的几个税种,比如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什么的,怎么算,怎么在网上申报。以前一听交税就觉得头大,现在起码知道大概流程了,也知道哪些支出是可以抵扣的,哪些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一个小插曲,现在想想还挺有意思
记得有一次练习做分录,就是那个“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玩意儿。我当时也不知道咋回事,脑子就转不过弯来,借贷方向老是搞反,资产类的科目和费用类的科目增加减少的方向总是记混。旁边的计算器按得噼里啪响,我这边急得满头大汗。后来老师过来,特耐心地给我画了个T字账户,一点点分析,我才豁然开朗。 当时觉得挺糗的,现在想想,学习不就是这么个过程嘛从不会到会,总得有个坎儿。
学完之后的感觉
这几个月下来,最大的感受就是,以前看那些财务报表,什么资产负债表、利润表,跟看天书似的,一堆数字,完全不知道啥意思。虽然不敢说自己有多精通,但起码能看懂个大概了。能知道一个公司大概赚了多少钱,欠了多少钱,手头资金怎么样。
对我自己来说,最大的收获就是,以后再管钱或者看项目的时候,心里有底了,不再是两眼一抹黑。知道哪些数据是关键,知道怎么去分析,这个感觉还是挺踏实的。
我觉得这个会计实操班对我帮助还是挺大的。它不像学校里学的理论那么多,更多的是直接上手干活,教你怎么把实际发生的业务变成账本上的记录。如果你也跟我一样,想对财务这块儿多点了解,或者想管好自己的钱袋子,我觉得去学学这个,还是挺值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