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公司又到了年底报这报那的时候,头都大了。其中一个就是那个“残疾人保障金”,以前都是稀里糊涂让别人弄了,今年轮到我手上,得自己琢磨琢磨这个计算表到底是怎么回事。
摸索的开始
一开始我也是一头雾水,想着这玩意儿不就是交钱嘛还能有多复杂?结果上网一搜,嚯,各种政策解读、申报流程,看得我眼花缭乱。什么“在职职工总数”、“上年度平均工资”、“安排残疾人就业比例”,一个个名词蹦出来,感觉比算高考数学题还费劲。
我先是想找个现成的模板或者计算器,但发现每个地方好像还有点细微差别,不敢随便套用。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去看我们当地税务局的通知和指南。
理清思路,收集数据
折腾了半天,我大概明白了,这保障金的计算,核心就是看你公司有没有按规定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如果没达到比例,那就得交钱。关键就是要搞清楚几个数:
- 公司上一年度的在职职工月平均人数。这个得从人事那里要准确数据,马虎不得。我当时就专门跑了一趟人事,让他们把每个月的都列出来,然后我再自己加起来除以12,确保万无一失。
- 公司上一年度的在职职工年平均工资。这个也是个大头,得把所有人的工资总额(注意是应发工资,不是实发)加起来,再除以年平均人数。
- 当地规定的安排残疾人就业比例。这个一般是固定的,比如1.5%或者得查清楚当地的最新政策。
- 公司实际安排的残疾人就业人数。这个得有正规的证明材料,比如残疾人证、劳动合同、社保缴纳记录这些。我特地去核对了一下我们公司的情况。
数据收齐了,接下来就是往公式里套了。我找了个本子,老老实实一步步算。这计算本身不难,就是小学数学水平,主要是前面那些数据的准备比较繁琐。
填写申报表的那点事
算出来要交多少钱之后,还没完,得上系统去申报,或者填写纸质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缴费申报表》。我当时是走的电子税务局申报,也研究了一下那个表。主要是要把单位基本信息填对,什么单位名称、纳税人识别号、联系人电话这些,都不能错。
然后就是核心的计算数据部分:
- 要把你算出来的“上年度在职职工人数”填进去。
- “上年度实际安排残疾人就业人数”也得准确填写。
- “上年度在职职工年平均工资”这个数也得填上。
系统或者表格很多时候会自动根据你填的这些数据,以及当地的政策(比如那个就业比例、征收标准啥的),帮你算出应缴纳的保障金金额。但我还是习惯自己先算一遍,心里有底,万一系统算错了?虽然这种可能性不大,哈哈。
我还注意到,申报表上一般会要求填写申报的所属期,比如今年申报的,一般是去年的数据,所以所属期就要写去年一整年。还有就是联系人、地址、电话这些,虽然看着不起眼,但万一有啥问题,税务局能及时联系到你,所以也得认真填
我还特地看了一下,我们公司有没有核定“残疾人保障金”这个税种。这个很重要,没核定的话,申报起来可能又是另一套流程。幸好我们是已经核定过的。
总算搞定
整个过程下来,虽然磕磕绊绊,问了不少人,也查了不少资料,但总算是把这个残疾人保障金的计算和申报给弄明白了。自己动手过一遍,确实比光听别人说要印象深刻得多。以后再遇到这事,心里就有谱了,不慌!
感觉就像是完成了一个小小的挑战,虽然不是什么大事,但能把这种琐碎又重要的事情理清楚,还是挺有成就感的。希望我这点小经验,对大家有点用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