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来跟大家唠唠会计考试科目这事儿。想当年我备考那会儿,也是一头雾水,到处打听哪个科目难,哪个科目应该先学。现在作为一个“过来人”,把我自个儿的实践过程给大伙儿说道说道。
我当初是怎么啃下这些科目的
我主要攻的是中级。初级那会儿,《初级会计实务》和《经济法基础》也花了不少功夫,但跟中级比起来,那真是小巫见大巫了。所以重点说说中级的几个老大难。
《中级会计实务》,这玩意儿绝对是块硬骨头,名不虚传。我一开始就把它当成首要目标。为啥?因为内容实在是太多太杂了,而且很多东西都是后面两科的基础。我记得那段时间,我基本上就是把教材翻来覆去地看,配套的练习题做了一遍又一遍。特别是长期股权投资、合并财务报表这些章节,真是把我给整得够呛。我的方法比较笨,就是多看,多练,遇到不懂的就标记下来,然后找各种解析,或者厚着脸皮问已经考过的朋友。这一科我投入的时间最长,感觉跟它死磕了小半年。
啃完了《中级会计实务》,我感觉心里踏实了一大半。接着我就开始琢磨《财务管理》。这科跟实务不太一样,公式特别多,计算量也大。什么净现值、内含报酬率、资本成本,一开始看得我眼花缭乱。我的策略是,先把公式背熟,然后理解每个公式是干嘛用的,在什么情况下用。做题是关键,不做题光背公式,一到实际题目里就抓瞎。我还特意准备了个本子,专门抄那些容易混淆的公式和典型例题的解题步骤。
一科是《经济法》。相对前面两座大山,经济法感觉上好像能轻松点,毕竟文字性的东西多。但千万别小瞧它,要记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而且很多法律条文抠字眼抠得特别细。我那时候就是每天雷打不动地抽时间背诵,特别是那些重要的法律规定、时间节点、处罚措施。我发现把相近的或者容易搞混的知识点列出来做对比,效果还不错。比如各种合同的规定,不同税种的要求等等。除了背,也得做题,因为很多题目考的就是你对法条的理解和应用,光死记硬背有时候也应付不来那些绕来绕去的案例题。
- 我的整体步骤大概是:
- 先摸底,了解各科特点和普遍反映的难点。
- 然后制定一个大致的计划,先啃硬骨头(中级会计实务)。
- 接着是需要大量计算和理解的(财务管理)。
- 是需要大量记忆和理解应用的(经济法)。
- 每一科都是教材先行,然后猛刷练习题,再回头看错题,
整个过程下来,就是不断重复“学习-做题-总结-再学习”这个循环。 没有啥捷径,就是得下功夫。每个人的学习习惯不一样,我这套不一定适合所有人,但希望能给正在备考或者准备备考的朋友们一点点参考。关键是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然后坚持下去。这玩意儿,真不是光靠小聪明就能糊弄过去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