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今天想跟大家伙儿聊聊审计和会计这俩兄弟的关系。我刚入行那会儿,也是稀里糊涂的,老觉得这俩不就一回事儿嘛都是跟数字打交道的。后来干的活儿多了,才慢慢琢磨出点道道来。
我最早的实践:从做账开始
我一开始是干会计的,天天就是埋头做账、对数、出报表。那时候,我的主要任务就是把公司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务,都原原本本地记录下来。比如,今天买了批原材料,花了多少钱,我就得把这事儿清清楚楚地记在账本上,做成凭证,月底汇总,弄出个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啥的。说白了,会计就是公司的“记账先生”,负责把家底盘清楚,每天柴米油盐酱醋茶都得记明白。
那时候,我脑子里想的就是:
- 这笔钱花得对不对?有没有发票?
- 这个科目用得准不准?
- 月底了,账平不平?
- 报表能不能按时交上去?
我感觉自己就像个“生产者”,吭哧吭哧地生产财务数据和报表。这是我实践的第一步,对会计有了个直观的认识。
角色的转变:开始接触审计的活儿
后来因为工作调动,我开始接触到一些和审计相关的工作。一开始是配合外部审计师,后来也参与了一些内部审计的项目。这时候我才发现,审计跟会计还真不是一码事。
审计,更像是请来的“侦探”或者“质检员”。 他们不负责日常的记账,而是拿我们会计辛辛苦苦做出来的账本、报表去“挑刺儿”。这个“挑刺儿”是打引号的,人家专业的说法是“检查和验证”。
我记得有一次,外部审计师来我们公司,那阵仗,一堆人,搬来一堆资料。他们会抽查我们的凭证,核对银行流水,盘点库存,还会发函证给我们的客户和供应商。他们的目的,就是看看我们会计部门做的账,是不是真实、准确地反映了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有没有啥猫腻,有没有遵守国家的会计准则和法律法规。
在这个过程中,我慢慢理解了:
- 会计是基础: 没有会计辛辛苦苦做的那些账本、报表,审计就成了无米之炊,他们审啥呀?所以说,会计资料是审计的前提。
- 审计是监督和验证: 会计是记录者,审计是监督者。审计通过各种方法来检查会计工作的质量,确保这些财务信息是靠谱的。
- 立场不同: 会计是我们公司自己的人,为公司服务。审计,特别是外部审计,他们得是独立的第三方,这样出具的审计报告才更有公信力,大家才信你。
我眼中的审计与会计:既独立又关联
经过这些年的实践,我现在是这么看审计和会计的关系的:
他俩是亲哥俩,关系铁得很。 审计的主要活儿就是对着会计的成果(财务报表和相关资料)进行检查。会计工作做得审计工作就能更顺畅;会计工作要是有问题,审计就能帮忙指出来,督促改进。就像我前面说的,会计是“生产者”,审计是“检验者”。产品(财务报表)得先生产出来,才能拿去检验嘛
他俩又各有各的山头,干的活儿不一样。
- 目标侧重不同: 会计的主要目标是提供准确、及时的财务信息,满足内部管理和外部报送的需求。审计的主要目标是对这些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公允性发表意见,增加信息的可信度。
- 干活的人不同: 会计一般是公司内部的财务人员。审计,有内部审计,也有外部审计(比如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
- 方法不一样: 会计是天天记账、算账、编报表,是持续性的工作。审计则是在会计工作的基础上,采用抽样、检查、函证、分析等方法,进行阶段性的审查。
我记得有一次,我们公司内部审计发现一个部门的费用报销有点不规范,有些票据不合规。然后审计部门就提出了整改意见,我们会计部门就根据这个意见,加强了对费用报销的审核。你看,这就是审计反过来促进会计工作改进的例子。
要我说,审计和会计就像一根绳上的蚂蚱,谁也离不开谁。会计把“家底”盘清楚,审计来确认这个“家底”盘得对不对,有没有水分。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让企业这艘船能行稳致远,让看财务报表的人能看个明明白白。
这就是我这些年实践下来,对审计和会计关系的一点粗浅理解,说得比较口语化,希望能帮大家捋捋清楚。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