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儿个跟大家唠唠“应届生”这词儿到底是个啥意思。这事儿,也是我最近亲身琢磨了好一阵子才大概搞明白的,所以想把这过程分享给大伙儿,尤其是家里有快毕业的娃,或者自己正处在这个当口的,希望能帮上点忙。
起因是这样的
前段时间,我老表家的孩子,小名叫蛋蛋,快大学毕业了。他妈,也就是我表姐,隔三差五就给我打电话,愁眉苦脸的,说蛋蛋找工作的事儿。蛋蛋,自己也挺迷茫,老跟我念叨:“哥,人家公司招聘都说要‘应届生’,我这到底算不算?万一错过了咋办?”
我一听,这“应届生”仨字,平时听着挺熟,但真要掰扯清楚,我自个儿也有点含糊。我印象里,不就是当年毕业的学生嘛还能有啥花样?但看蛋蛋那着急样,我觉得这事儿可能没那么简单。
我当时咋琢磨的?
我寻思着,这事儿不能光凭感觉。蛋蛋的前途要紧。于是我就开始自己动手查了查。我先是在网上搜了一圈,各种说法都有,看得我眼花缭乱。有的说毕业当年算,有的说毕业两年内都算,还有的提到了什么“择业期”、“档案”、“社保”这些。
当时我就想,这玩意儿肯定有个官方或者比较公认的说法?不能各家公司自己瞎定义。我又问了问我一个在公司搞人事的朋友,他给我解释了一通,我这才有点眉目。
后来我咋整明白的?
结合网上搜罗的信息和我那朋友的说法,我慢慢给它归拢了一下,发现“应届生”这身份,还真不是一句话就能说完的。我给蛋蛋是这么解释的,也顺便分享给大家:
第一种,最没争议的,就是“当年应届毕业生”。
- 比如说,蛋蛋是2024年6月毕业,那他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找工作,一直到拿到毕业证这段时间,妥妥的应届生。这时候他还没拿到毕业证,或者刚拿到,还没正式上班,档案可能还在学校。这种是最正统的应届生。
第二种,这个就有点说道了,叫“择业期内的应届毕业生”。
- 国家为了给毕业生一点缓冲时间,有个政策,就是毕业后的一段时间内(通常是两年,这个具体看当年的政策和不同地区、单位的要求),如果你还没找到正式工作,没有签劳动合同,也没有缴纳社保,并且你的档案还保留在学校,或者户籍所在地的人才服务机构(比如人才市场),那你可能还被视为应届生。
- 这里头有几个关键点得注意:一是时间限制,一般是两年;二是你得是真的“未就业”,没签过劳动合同,没交过社保,这一点很多单位查得很严;三是你的档案和户口得符合规定。
我跟蛋蛋说,你看,你现在刚毕业,肯定是第一种。但万一找工作不顺利,或者想考公考编什么的,这个“择业期”的应届生身份就特别宝贵了。因为很多好单位、好岗位,尤其是公务员、事业单位,会专门招应届生,竞争压力能小不少。
我还特意叮嘱他,千万别稀里糊涂随便找个单位挂靠交社保,不然这个宝贵的“应届生”身份可能就没了。签三方协议的时候也要看清楚,那玩意儿也关系到你应届生身份的认定。
总结一下我的实践心得
经过这么一番折腾和了解,我算是把“应届生”这事儿给弄明白了。它不单单指刚毕业的那一拨人,还包括了毕业后一段时间内符合特定条件的“前毕业生”。
搞清楚这个概念,对毕业生来说太重要了。能让你明确自己的身份,抓住一些特定的就业机会。比如,有些单位明文规定只要“2024届应届毕业生”,那可能就是指第一种;有些岗位写“应届毕业生(含两年择业期内未落实工作单位的高校毕业生)”,那第二种情况的同学就有机会了。
现在蛋蛋也清楚了,找工作的时候心里有底多了。所以说,遇到不懂的事儿,别怕麻烦,自己动手查一查,问一问,总能搞明白。希望我这点实践记录,能帮到有需要的朋友们。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