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上班开会,老板突然甩个活给我:“小王,有个项目急着报工业增加值,你会算不?”我挠着头就懵了,“这啥玩意儿?听着高大上,完全没搞过。”回家就开始搜资料,结果网上都讲得乱七八糟的,一堆专业术语绕晕人,气得我摔键盘。
开始乱试摸索
第二天我就跑工厂实地看,找工头问数据。工头嘿嘿笑:“值不值钱的,就那些玩意儿呗。”我记下:钢材进价花了10万,卖出去的产品总价是35万。然后试着套百度来的公式,总产值减中间投入?我就懵着算了总产值35万,中间投入是10万,一减就得25万。兴冲冲去交差,老板一巴掌拍我头上:“笨蛋,这没算税费折旧!重搞!”
踩坑后学清楚公式
这下老实了,蹲办公室里翻教材。隔壁老张看我抓狂,笑话我:“兄弟,别抠书本了,活学活用!”他就手把手教我:工业增加值不是单一减,得分三大块。
- 生产法:总产值减成本。比如总产值35万,扣除原料10万、税费5万、设备折旧2万,结果35-10-5-2=18万。
- 收入法:挣的钱分四份。工资总额8万,设备折旧2万,税费5万,剩下利润就是增加值,算出来8+2+5+3=18万。
- 支出法:看企业花了多少在本地。但我嫌麻烦没搞,厂里都懒记账。
折腾了一上午,用Excel瞎搞表格,输错好几个数字,重算好几遍才对上。
动手自己算案例
我拿自己厂子实操练习。取上周的生产数据:总产值20万,原料费6万,工人工资4万,设备折旧1万,税费2万。先走生产法:
- 总产值20万。
- 扣掉原料6万、税费2万、折旧1万。
- 总扣9万,增加值就是20-9=11万。
再用收入法验算:工资4万、折旧1万、税费2万、利润假设是4万(因为总产值20万减成本9万剩11万,利润正好11-4-1-2=4万)。加起来4+1+2+4=11万,匹配!当时兴奋得拍桌子,老板都吓一跳。
现在我都教会新人了,秘诀就两步:找准三法和盯牢钱流。以后碰上工业增加值?我闭眼就能飙结果,比外卖小哥还快。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