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前阵子在做账,老是觉得会计信息不够贴实际,客户问些问题,结果我报上去的数据根本用不着,搞得大家干瞪眼。我开始琢磨,怎么才能确保这些信息的质量相关性?不能再靠老黄历了,得动手实践。
我从了解实际需求开始下手
周一早上,我打开电脑,直接给几个老客户发消息问:"你们到底想看"一个开店的哥们儿回我:"别整那些报表数字,就想知道哪个商品卖得火,利润高点就成。"我赶紧记录下来,用小本本儿写满了实际需求。跑去仓库瞅了一眼库存,当场记下销量最大的几个货品。这一步,我从客户嘴里挖出来痛点,信息立马变活络,不再是纸上谈兵。
接着试了用简单工具搞匹配
下午,我翻箱倒柜找工具。发现手机里有个免费记账App,立马下载了试试。把客户的需求输进去,再对照公司的销售数据,App自动生成个图——把卖得火的商品利润标注出来。我先手动填了几个数字,结果一对比,发现两三个地方对不上。重新核对输入,折腾个把钟头,总算把数据和需求挂钩了。工具帮我省了力气,信息相关性提升了一截。
然后搞定期小检查
第二天,我设定每周五下午抽半小时。拿上小本子跑去销售部,对着最新的订单表扫一遍。看哪些商品卖得利润咋样。发现有一项数字变了,我立马更新记账单。坚持了两礼拜,养成习惯了。检查一次就能揪出两三个问题,比如上回某客户问的价格变动,我提前准备好了。再也没出现"信息过时"的尴尬。
抓反馈收尾
月底约客户喝咖啡,直接问:"上次报的数据管用不?"那哥们儿笑呵呵说:"太贴心了,利润高那块儿商品我们多进了几箱,卖爆了!"我乐坏了,当场掏出手机记下建议。回来后调整了记录方式,按客户偏好分门别类存就这么一圈下来,相关性稳稳当当。
这四招下来,我公司记账变得贼简单,客户再也不抱怨"不相关"了。说白了,就是别偷懒,亲自折腾——需求、工具、检查、反馈,轮着来一遍,信息质量杠杠滴。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