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儿个上班,翻账簿的时候碰到个事儿,汇总原始凭证到底算不算自制原始凭证?我琢磨半天也没想明白,搞得自己挺头疼。干脆自个儿试试,看看资深会计都是怎么搞的。
我的实践起步
先说为啥要干这事儿,老板给了我一大沓发票和收据,全是买材料的费用。我得把这些零散的凭证弄成一份汇总的,方便做账。我,先从抽屉里扒拉出上个月的凭证堆,全是超市的发票、供应商的单子,乱七八糟堆着。
然后开始动手整理。第一步,我把那些凭证按日子排了个序,别小看这事儿,花了我半个钟头。排完就开始挑重点:哪些是同一交易的,比如买纸买笔的,我就把它们放一块儿。结果发现,有些凭证是外部开出来的,有些是内部打印的收条。
我开始问自己,汇总后的这张新凭证,算不算我自己整出来的?按理说,我自己动手做的,应该算自制。但翻来翻去,越整越糊涂。凭证上的数字一大把,我拿计算器啪啪啪按了一通,加总金额。完事儿后,又核对两遍,生怕出错。
请教资深老会计
琢磨不透,就去找部门的老张,他干了二十多年会计,经验贼丰富。我把自己搞的那份汇总凭证甩给他看,问:"张哥,这玩意儿算自制原始凭证吗?"他端起茶杯嘬了一口,笑着说:"别瞎琢磨了,汇总原始凭证通常不算自制的。为啥?自制的凭证是你公司自个儿弄的,比如工资条。你这个,就是把外头的发票攒一攒,聚堆来用。"
老张一边说,一边示范了分录做法。他说分录要分借和贷,简单得很。拿我那份汇总凭证举例,他就这么操作:
- 先借材料,记上总价
- 后贷现金或应付账款,看付钱没付钱
他还掏出个本子,画了几个示例给我看,里头有:
- 借:办公用品
- 贷:银行存款
我当场跟着练,在本子上划拉分录号。起先挺费劲,但多弄几回就顺手了,数字对得上就不慌。
最终搞懂的分录要点
经过这一通折腾,我总算搞明白了全过程。从头到尾就这么几步:
- 第一步:收集外部凭证,排好顺序别漏掉
- 第二步:加总金额,自己核对两遍
- 第三步:分录时借进贷出,按交易类型来
弄出来的汇总凭证,老张说那就像个篮子,装零碎用的,不算自制品。我做完账后,松了口气,分录本上写得清清爽爽。这事儿简单粗暴,但关键要抓住本质,别钻牛角尖。汇总原始凭证就是个工具,资深会计用它省事,重点在分录的借贷平衡。下次再遇着类似事儿,我就按这个步数来,保证不抓瞎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