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今天就来跟大家伙儿唠唠我这零基础是怎么把注册会计师这块硬骨头给啃下来的。别看我现在说得轻松,想当初,我也是两眼一抹黑,啥也不懂,纯粹就是凭着一股子犟劲儿往前冲。
一、为啥想不开要考这玩意儿?
说起来也简单,当时工作干着不得劲儿,感觉到了瓶颈,想给自己镀镀金,换个跑道试试。听人说注册会计师含金量高,就动了这心思。那时候我对会计的理解,也就停留在“管钱的”这个层面,什么借贷、分录,一概不知。纯纯的零基础,比白纸还白。
二、摸着石头过河的开始
第一步,先搞清楚是我就上网各种搜,看人家怎么说这考试,都考哪些科目。一看六门专业加一个综合,头都大了。什么会计、审计、税法、经济法、财管、战略,听着就玄乎。
第二步,买教材和辅导资料。官方教材是必须的,那厚度,啧啧,能当枕头了。光看书肯定不行,我又买了些辅导书,什么轻松过关之类的,还有配套的练习题。这时候还没想好报哪几门,就想着先都翻翻,看哪个顺眼点。
第三步,选科目,正式开干。人家都说会计是基础,也是最难啃的骨头,那就先从它下手!我还搭了个经济法,想着法律条文总比那些数字公式好理解点。事实证明,我想简单了。
- 啃教材:会计那本教材,我从第一页开始看,什么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看得我云里雾里。借方贷方更是把我绕晕了。没办法,硬着头皮往下看。
- 听课件:光看书不行,我又找了些网课视频。跟着老师讲,感觉稍微能理解一点了。遇到不懂的就暂停,反复听,再结合教材看。
- 做习题:看完一章,就做一章的练习题。刚开始错得一塌糊涂,简直怀疑人生。但没办法,错了就看答案解析,搞明白为什么错。
那段时间,真是焦头烂额。每天下班回家,就扎进书堆里,周末也基本不出门。朋友约饭都推了,感觉自己跟社会脱节了似的。
三、调整策略,渐入佳境
第一年备考,效率不高,有点盲目。会计学得磕磕绊绊,经济法背了忘,忘了背。
痛定思痛,我开始调整:
制定详细计划。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学到哪儿算哪儿了。我把每天、每周要学习的内容都列出来,精确到章节。完不成就不睡觉!这是狠话,但确实逼了自己一把。
重视理解,不是死记硬背。特别是会计,光背分录没用,得理解业务的本质。我就琢磨,这笔业务发生了,钱是怎么流动的,对公司的资产负债有啥影响。想通了,分录自然就出来了。
再有,多做真题。辅导书的题做得再多,跟真题的感觉还是不一样。真题能让我了解考试的出题思路和难度。我就把近五年的真题都找出来,一遍遍地做,琢磨考点。
还有就是,建立知识框架。学完一科或者一个大的章节,我就会自己画思维导图,把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体系。这样就不容易遗忘,也能更好地理解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就这么着,一年不行就两年,两年不行就三年。我这人别的优点没有,就是有点轴。会计、经济法过了之后,信心就上来了。后面考审计、税法、财管、战略,虽然也难,但有了前面的经验,感觉顺手多了。
- 审计:这玩意儿也挺抽象的,我就把自己当成审计师,想象着去查账,找问题。
- 税法:税法条文多,计算也多,我就多算,把各种税种的计算方法练熟。
- 财管:公式多,计算量大。没办法,就是练,把公式背熟,各种题型都做一遍。
- 战略:这个相对轻松点,偏理解和记忆,案例分析多看看,培养点商业思维。
四、终于上岸,一点感悟
前后折腾了好几年,期间也想过放弃,特别是遇到那种怎么都学不明白的知识点,或者考试差几分没过的时候,真挺打击人的。但每次泄气之后,又不甘心,想着都坚持这么久了,半途而废太可惜了。就又咬咬牙继续。
拿到证的那一刻,真的,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给同样零基础想考证的朋友们几句实在话:
- 决心很重要。这玩意儿不是三两天就能拿下的,得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 方法要对。光用蛮力不行,得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多多思考。
- 坚持是王道。中间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能坚持下来的就是胜利者。
- 心态要别把自己逼太紧,也别一次不过就灰心丧气。大不了从头再来嘛
我这啰里八嗦说了一大堆,都是自己的真实经历。希望能给正在备考或者准备备考的朋友一点点启发。路是自己走出来的,只要肯下功夫,零基础也能创造奇迹!加油!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