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翻抽屉找螺丝刀,结果摸出来张2019年的工资条。嚯!那会儿税前两万五看着还挺美,可税后到手数总对不上账。今儿个就带大伙儿验验网上那些税后计算器靠不靠谱!
翻箱倒柜找证据
先把我那张发黄的工资条铺平了:基本工资+绩效奖金总共24860元,五险一金扣了5180块。摸出手机搜"上海税后计算器2019",挑了个看着最正经的页面(界面全是蓝色那个)。
照着工资条哐哐填数:工资栏塞24860,公积金比例选7%,社保基数按当年上限21396来。手指头一点"计算",屏幕蹦出个18734元。可我工资条实发金额明明只有18120!好家伙差出六百多!
不信邪换工具
- 试了白菜图标那个计算器:把补充公积金3%勾上,结果直接比工资条少八百
- 打开蓝鸟LOGO的网站:输完数居然显示"请检查社保基数是否超限",可我都按上限填的
- 试了橙色界面那个:这回干脆没年终奖选项,手动加绩效后数字差得更离谱
自己动手算旧账
干脆掏计算器手动算:那年上海社保上限21396没错,但医保还有个2%的额外扣款!网上工具全漏了这项。再翻税率表,24860扣完五险一金后应税19680元,税率正好卡在25%和20%的跳档点——有个计算器错把跳档后的税算多了五百。
最坑的是年终奖:那年我季度奖分三次发,可那些计算器要么让填年度总额一次性扣税,要么干脆没地方填奖金!实际上分开计税能少扣千把块。
测试结论啪啪打脸:- 蓝鸟计算器根本识别不了超高基数
- 白菜工具漏算补充医保
- 小橙网站年终奖模块像摆设
- 所有工具税率跳档都算不准
老老实实翻出2019年税率表,按每月实际发薪日手动重算。搞到半夜才核清:原来那年HR把高温补贴也算进应税额度了!怪不得网上工具全栽跟头。
要我说,这种计算器也就看个大概。真碰上补缴退税的麻烦事,还不如翻出发霉工资条自己摁计算器——至少当年被多扣的六百块税,我下个月就准备去税务局讨回来!
(突然拍大腿)对!要不是这回查旧账,我都不知道2019年被前公司坑了:说好季度奖分开发能避税,结果财务图省事全堆在年底计税。今天这破计算器倒是歪打正着,帮我挖出个陈年旧案...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